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在重度感冒期间,意念与“20天读写”活动的坚持与否展开了一场“博弈”。我还能不能再坚持读写一天?犹豫中翻开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作者萨尔曼•可汗写在序言中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成功有我们自己来定义,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标准,但失败只有一个衡量法则,那就是放弃。”
欣慰自己又一次的坚持,心中感谢萨尔曼•可汗,我走到了第十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亲历挑灯夜战、轰轰烈烈、‘痛并快乐'的感悟、读写活动,20天之后,每一个人都会蜕变成一个‘新'我。”
这是自己写在上一篇“这一年我们这样走过”中的一句话。文章已发出,如何成为“新”我就成为我的思考。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
研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第一章《踏上教学之路》第五节“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我找到了“新”我产生的脑科学依据。
萨尔曼•可汗说:教育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在老师嘴唇与学生耳朵之间的空气里出现。教育只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之中。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曾获若贝尔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在他的著作《寻找回忆》中(In S Earch Memory)提出,学习实际上是组成大脑的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当细胞参与学习过程时,这个细胞就会生长,就会产生新细胞。
通俗来讲,“接受了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轴突——这个微小的附属物在神经元之间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如果活跃的突触数量增加,神经元在细胞传递信息时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断被传递到大脑的某片特定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集合并被储存。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概念进行学习并研究与其相关的问题,就能建立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信息链接。这些信息链接和与其相关的内容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理解”。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从一开始就注意一次成型,会节省很多修改时间,而且还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就是为何有些人材料反复改还有错字错话错标点的原因,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李晓蓉校长不是说十八天就养成一个习惯吗?所以从平时的细节做起,让自己养成好习惯,让电脑词库积累正确词句,二十天后,你会发现电脑都因为积累了很多你的习惯词汇用起来都顺了很多。”回读分析四天前指导专家潘建军主任发在群里的这段话,意味深刻。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在心理学领域,学习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完成了一系列活动,既消化信息并用新的方式将概念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我们的神经细胞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就是这种改变产生了新的神经细胞。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脑细胞在持续20天的读写活动中“接受了再教育”,一定会更换出一组“新”的细胞群落。所谓不换“思想”就换人,就是指需要人的思维意识细胞要“更新换代”。从微观学上分析,从脑细胞的更新开始,一个“新”我脑细胞已经诞生了。
读“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思考(悦享读写第十天)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故“新”脑即“新”我。
学相同,才能思相近;思相近,才能言相和;言相和,才能行相符;言相符,才能事相成。
各位同仁,加油!
在坚持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蜕变成一个“新”我,“新”的团队就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