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深海低吟
52 Blue is not blue. ——题记
朱自清在独自一人面对晚风中盛放的一池荷塘时说:“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那种衬着迷人月色流露出来的孤寂,让读到的人更感孤独。
在读完《荷塘月色》之后,我却隐约觉得:孤独是一种可以明说的感受。孤独本身并不孤独。
但是,孤独要如何被诉诸于文字?又如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来自美国的非虚构作家莱斯莉·贾米森用她的作品《52蓝》为我们揭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莱斯莉·贾米森在耶鲁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她被看成是去年末辞世的美国随笔作家琼·狄迪恩的接班人,因为两人的文字都有洞察一切的特点。
但是,与琼·狄迪恩专注于描绘社会现象及人性不同,莱斯莉·贾米森和她那创作了心理学著作《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的姑姑、同为作家的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一样,专注于用文字刻画人心。
在《十一种心碎》里,读者看到了人心的痛苦一面;在《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里,读者看到了人心的渴求一面;而在《52蓝》里,读者将看到人心对孤独的诠释。
传闻,在太平洋东边的深海里,有一头独一无二的蓝鲸,他孤独地洄游在阿拉斯加至墨西哥一带,以52赫兹的低声吟唱着同伴难以听闻的歌曲。
这条被水下测音器捕捉到声音的蓝鲸,因其独特的吟唱方式和始终神秘的身影被热烈的追随者称为“52蓝”。
那些渴望一睹52蓝身影的人,其实是在寻找同样孤单的另一半。他们认为自身感受到的孤寂并不能为同类体会,就像“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于是,将这种孤独感寄托于他物,就成了他们仅有的选择。
文中介绍了一位从未见过52蓝,却因它重拾生命信念的女子。
女子名叫莉奥诺拉,一生未婚未育。
她不是天生的单身主义者,也并不想丁克,但严重的顽疾让她失去了婚姻与生育的权利。
她一度想过要结婚,也几乎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但这一切,在她突然濒临死亡之际通通化为泡影。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得不成为这世上孤独的一份子。
在医院昏迷了近7周之后,莉奥诺拉终于醒来。伴随重生的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无法行走和因失忆引发的失语。可以说,几近绝望的处境再次引发了她对孤独的深切体会。
她躺在医院里,感到被整个世界抛弃。寥寥无几的探望者里,全是关切不到她内心的人,包括她的父亲,在她zui痛苦的时候,提到的人却是她那早已亡故的母亲。
无法诉诸语言的孤独感就像深海里52蓝的歌声,永远也得不到回应。
幸运的是,一次网上冲浪让莉奥诺拉认识了52蓝,那尾神秘蓝鲸。她就像是风雪夜中独行许久的人突然遇上了一间散发着暖黄灯光的小木屋,她毫不犹豫地扎入海里,寻找那个能给予她友谊回响的存在,哪怕那只是一汪想象的海水。
她开始学着一个人照顾自己,按时服用维生素、报名艺术课程、种植蔬菜......她也开始相信知更鸟从眼前掠过这件事的发生会让近期的愿望成真。总而言之,“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她已支离破碎,但她还在用所有的碎片拼凑出新的生活”。
所有像莉奥诺拉一样追随着52蓝歌声的人都相信:自己的孤单终于得到了定义,那寄托在52赫兹低吟中的孤单得到了跨越种族的友谊回响。
莱斯莉·贾米森以自身的感受和专业的文笔,将这种跨越同类找到共鸣的行为称之为“孤单的隐喻”。她说:
“52蓝”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把一条鲸鱼作为孤单的隐喻,而是以隐喻本身作为孤单的慰藉。隐喻永远在连接两个迥然不同的点;它意味着不存在孤立于他人疾苦的疾苦,不存在单独存在的困境。
也就是说,孤独这种感受是可以被明说的,它会以隐喻的方式寄托到一种不常见的表达上。如此一来,孤独本身就不会是孤独的了。
一旦孤独患者接受了隐喻所带来的友谊回响,他们的生命就投射进了希望之光,活着的信念也就由此产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一瞬间的孤独,就像深海里洄游的52蓝,唱着不为同伴听闻的歌。不必因此感到生活无望,当你侧耳倾听时,总会有来自深海的低吟为你的心声带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