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赏一种人,适度冷漠
上个周末,一直在加班,周日晚上11点多的时候,焦头烂额地改着文件,闺蜜突然转发给我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我连看也没看,就回了她一句“哈哈哈”。她立马发了一段语音来说,这段子好笑么?这时,我才仔细看了一遍她发来的段子,然后回了她一句,这也能叫笑话。
“那你刚才干嘛哈哈哈?”闺蜜这次的语气特别严肃认真。
我一时语塞,其实我只是顺手一发,别人发笑话的时候,不管好笑不好笑,每个人不都是“哈哈哈”么?要不显得多冷漠啊。
看我没回复,闺蜜又发了四个字:“这是种病。”
我欣赏一种人,适度冷漠小时候,我是个不太有热情的孩子,和很多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不一样,我总是没什么表情。但我妈一直觉得,这是一个要命的缺陷,她总教育我,热情一点,多笑笑。每次,她让我对着邻居阿姨笑的时候,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只能勉强挤出一点笑意。
我一直不懂,明明没有好笑的事情,为什么要假装笑得那么开心。
直到我发现,邻居们开始窃窃私语,说我不懂礼貌。好像我从来没跟她们说过“阿姨好”。学校的同学也开始说我冷漠又不好相处,好像我从来没借过他们笔记。我反思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我表现得不够热情。
渐渐地,我真的像我妈说的一样,每天热情洋溢地跟邻居打招呼,关心同学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即使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是为了看起来合群又乐观向上。
最终,演变成了闺蜜说的那种病,只要有人分享什么,扫一眼屏幕,顺手就敲出“哈哈哈”这三个字。
热情,是人际交往中很有用的一招。聚会上,那些拿着酒杯热情打招呼的人都有很多人围绕,而那些看起来没表情的人,却总是孤零零。所以,很多人喜欢把热情挂在脸上,第一次见面,就嘘寒问暖、勾肩搭背,好像彼此认识了十几年。还有些人,永远只有一个表情,无论你说起什么,迎接你的永远是灿烂的笑容。
可是,我常在想,冷漠的表情,真的是让人们失去彼此的原因么?
真的未必。
上大学的时候,我在一个国际交流社团里认识的了一个女孩。她是四川省的文科状元,学校里出了名的牛人。个子虽然小小的,头脑却特别聪明,英语水平更是甩一般人好几条街。和外国学生的模拟辩论赛上,她能用一口漂亮的英文和缜密的逻辑,把那些英语母语的人说得哑口无言。
和很多表现出很nice的大神不同,她很少笑。即使见到熟人,也不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只是淡淡地问,最近好不好。她身上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距离感,算不上高傲,却有点冷漠。所以,即使很多人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却很少有人敢找她聊天。但我莫名其妙被她吸引,总想找机会去跟她聊天,却苦于没机会。
后来,我终于等到了一个出团刊的机会,于是小心翼翼地去和她攀谈,那时候,我觉得她一定会摆臭脸,没想到她竟然侃侃而谈,说了很多她做团刊的经验,什么类型的文章同学们喜欢,怎么排版更好看。那一次,我们聊了三个小时,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认识之后,我时不时地要向她请教很多东西,她每次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她吃过的亏和学到的经验。每一次,我们都相谈甚欢。
后来,我好奇地问她:“你这么冷冰冰的,难道不怕没朋友么?” 这是我最大的困惑,当然也是对她最大的欣赏。
她却反问我:“我的朋友少么?”
我一下子笑了,真的不少。即使她不是一个看上去很nice的大神,她的身边也总是不缺少围绕。人们喜欢和她聊天,很多社团都喜欢找她去做分享,无论是学英语还是打理社团,每个人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一句有营养的话,比一百个笑脸更有吸引力。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她吸引,因为她就是那种我欣赏却还没有勇气成为的那种人,热情生活,适度冷漠。对她们而言,无谓的表情,是浪费彼此最宝贵的时间。
从开始在简书上写作起,我认识了很多大神,他们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大部分人都表现得很热络,总是有事没事地关心读者最近怎么样,但也有一些人说话从不加语气词,每次有人提问,他们的回复经常是“嗯”、“对”之类的。时不时就会有人在群里骂他们高冷、耍大牌。
不过奇怪的是,那些骂得最大声的人却从来没离开过,因为她每次都能一针见血地回答,每次分享都是满满的写作干货。这样的人,大概无须用热情来满足社交的需要。
越长大越发现,热情的人不一定总能交到很多朋友。冷漠的人也未必都令人讨厌。有些人每天笑容满面地说着漂亮话,还是没什么人气,有些人虽然不多说话,但字字珠玑。没用的话,无论修饰得多么漂亮,依旧没用。有营养的话,即使苍白,也铿锵有力。
现在,有很多教人把话说得漂亮的方法,不是表达技巧不重要,而是过度重视形式,会忽略了语言的本质。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亲密,需要的是语言本身的养分。就像有时候,你明明听到了一些不爱听的话,你还是觉得这个人值得深交。
所以,我欣赏这样一种人,他们有一种成熟的社交方式,适度冷漠,不喜欢说废话,也不用花哨的表情假装热络,他们把自己的热情用在提升自我以及如何真正帮助别人身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社交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