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爸训娃记(201) 你真正了解内驱力吗?

2024-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遥之家

第二百零一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六)

(接上篇)

天生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当然更好。可是如果孩子天生比较佛系,比较容易满足现状,没有内驱力怎么办?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特别是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的孩子,没有危机感,从小就容易躺平,难道对这样的孩子就没有办法了吗?

办法当然有,但是建议家长慎重选择。

通过前几篇我举的身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内驱力既可以与生俱来,也可以在后天获得。通常在后天越是恶劣的环境中,越容易激发体内的内驱力,从而使人战胜环境,战胜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内驱力可以分为正面驱动和负面驱动。顾名思义,正面驱动就是通过正面积极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而负面驱动一般是由压力产生的,压力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部压力,一个是外部压力。正面驱动虽然副作用小,但是培养内驱力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效。负面驱动的效果比较好,不过过大的压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所以,使用负面驱动获得驱动力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抗压能力足够强。不然恶劣的环境可能会把一个人击垮,从而一蹶不振。至于如何提高抗压能力,请参见第122-131篇中关于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相关内容。

人性有善恶,但是人的性格没有优劣之分。有内驱力的孩子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能会令人羡慕,但是这样的孩子也可能会承受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不一定像表面那样风光。而且每个人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不一样,有钱有势不一定幸福,贫穷朴素不一定不快乐。所以有内驱力不一定是件好事。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和选择,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选择。

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通过高压手段逼迫孩子学习和做事,还有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时刻监督孩子,甚至陪孩子一起学习。结果发现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孩子不听话,只要自己照顾不到,孩子就躺平,所以许多这样的家长变得非常易怒,憔悴,焦虑,甚至抑郁。而孩子同样不好过,许多抗压能力差的孩子也会焦虑和抑郁。难道这就是家长期待的结果吗?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着急,不要为一次两次的成绩而焦头烂额。教育是长期的,渐进的。有个有内驱力的孩子固然省心省力,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人,也不要着急或放弃。先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再逐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其实从生存的角度来讲,内驱力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是显性的,只有有一点儿外部压力或条件,就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内驱力。这就是上文所说的有内驱力的孩子。而有些人是隐形的,一般程度的外部压力或条件,根本无法将这种潜力激发出来,所以这样的人看起来比较佛系,与世无争。这就是上文说的没有内驱力的孩子。所以内驱力只能激发,而不是从头培养。

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家长要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孩子,这样才能借助激发内驱力的条件,激发出孩子潜在的内驱力。(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