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当世界的路,原来在脚下青春校园连载投稿专栏

发现当世界的路,原来在脚下(二十一)——不合群,真的不必一定要改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8人  BunnyTask

请各位小伙伴们务必关注《发现当世界的路,原来在脚下》专题,我们会持续更新


还记得前些日子我和B高校那位朋友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吗?在那件事情的背后,我却感觉到了荒唐和无语,更感觉到了那来自世界深深的恶意。

诚然,当时她根据自己所“了解”之专业领域内的事情,断定我是“语言应用障碍”,建议我用“影子疗法”等矫正自己的语言。虽然我认为自己应该不算是“语言应用障碍”,但是她所提供的方法也许是可以作为可行的借鉴。

然而,在这一天,我却听到了如此荒唐傻眼,简直让我要吐的那些言语。这些言语,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从事实和逻辑上来看,它们完全是荒腔走板到了极点,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充斥着不良风气的B校园价值观,以及来自以其为核心的世界所带来的深深的恶意。

01

这种恶意体现在那一天下车后,她告诉我说,“你以为你知道的很深,其实根本不是,你又不如人家社会学、心理学的,你所提出的问题他们都提出过,但也没有改变啊!(别多想了,因为)你写的恐怕没人看,恐怕的博士出来你的话才会有些人能相信你,连硕士都不行,还本科呢……要是写社会问题的话,还是得到人家六七十岁那个年纪,你再来写”,企图阻止我关心社会问题,而且还直接否定了我长期以来的努力。

可能在她哪里,她觉得自己的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只要把那句话说出来,让我听到的话,那就令我感到十分地恶心了!更何况一般情况下,她对这类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就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可是“事不关己”,明明就不应该“高高挂起”啊!

我们之后就去餐厅吃饭了,可在吃饭的过程中,她居然说我什么“作为一个男人,你该关注的是以后为这个家庭要做点什么,别老想着自己”,我在心里简直都想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价值才是人真正的价值,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于社会价值之外,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就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当时就嘀咕道,如果一切都只为家庭考虑的话,未免也太自私,太短视了,就你这样的观点还好意思说我关注自身就是自私,关注家庭才是长远的吗!可悲!

而她之前告诉过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从认识我的一开始,就感觉我是“语言应用障碍”,建议我用“影子疗法”等矫正自己的语言,要将锻练表达能力当做当务之急,否则我可能过不了复试,而且到哪里也不合群。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她一直认为大学生必须要合群,不合群一定要改的缘故吧。

但是,合群,真的是必要的吗?会不会就像有些人所讲的,合群其实不一定真正地对你有利,因为有的时候,“人群往往就是人的坟墓”呢?

02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当我在网上搜索到《奇葩说》节目的时候,我突然间感到莫名地兴奋,因为那一期决赛的辩题就叫做“我不合群,我要改吗?”,正好切合当下的一种“合群至死”的乱象,感觉既亲切,又很深刻,应当是我个人所了解的史上最好的一次辩题了。

按照我此前的生活习惯,在收看新闻节目上非常用心的我,可能在综艺节目上往往就“看不进去”了。可是,在那期节目上,给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的两位选手——“杨奇函”和“奶茶”,却分属于互为竞争对手的两个队伍组合里,而这两队在这个辩题上互相地呈现对立之势,“杨奇函”所属的团队主张“不合群一定要改”,倾向正方“观点”,“奶茶”则刚好相反。

在“杨奇函”上场之后,他就洋洋洒洒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先是从中国的近现代史说起,论证合群的重要性,并指出这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国家合群的历史”。对于这点,我是颇为赞同的,因为历史早已告诉过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文明,只有开放包容,方能繁荣昌盛,尤其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更应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发展自己。

可是,接下来他所阐述的观点,让我简直都感到瞠目结舌——他首先向观众们阐述了他当年的“江湖梦”,然后他就说道,当他谈恋爱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合群这件事对我来说,真好,因为它帮助我找到了一个更有价值的群体,还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紧接着,他还说不合群一定要改,因为不合群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罢了,而不合群又会造成被网络所霸凌的暴力,而他为了进决赛,就一定要选择合群,最后扯到“酸甜苦辣”中去了,让我觉得有点错愕。

但是,更奇怪的是,走了“杨奇函”,却又来了“奶茶”,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就在这令人诧异之际,“奶茶”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所在——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可以证明,“不合群”是他人所强加给我们的观念,然后就套用“杨奇函”所提的“酸甜苦辣”的逻辑,向观众们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酸甜苦辣”——

我们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经历,就是大家一起去吃个饭,他们都想吃鸡腿饭去,而我想吃麻辣烫。但这个时候如果我说,我不跟你们一起吃了,我自己去吃麻辣烫,大家会觉得,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但这种是我的问题吗?不是啊。所以很多时候我不是不想跟你们合,可能是我们没有能力去跟你们合。

而他随后指出,作为小众的我们有时是很凄凉的,而另外还有一句话更加触目惊心,很可怕——

一个人鞭笞另一个人的时候,叫做暴力;

十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叫做霸凌;

一百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它就叫正义了。

而这样的话听着舒服吗?无论是从逻辑或是观感上来说,这句可怕的话,其实是令人极度不适的,而且会让我本能地怀疑道,这叫什么话?

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在这掌声的“掩护”下,“奶茶”渐入状态,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往往是没意见的人最合群,好的状态应该是让少数人应该拥有可以自己选择的权利,而他用公众平台的例子论证道,“俄罗斯方块”则告诉“我们”,“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引发了高晓松和蔡康永的哈哈一笑,“神走位联想”出窍。随后,他引用20多年前街舞爱好者的例子,指出“不合群和小众,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彼此”,而“合群”者对小众者的傲慢与偏见,才是最可恶的。

从我个人的观点和角度看来,我更倾向于支持“奶茶”的论点,合群并不是必经的处世之道,而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放下对小众者的偏见,才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应有之义。

03

我陷入了沉思。在这个社会中,“合群”成了许多人不假思索接受,却很少去质疑的“生活哲学”,被不断地宣扬,变成了一种几乎无人敢于反思的“显学”,带着那几分的傲慢与狰狞。

而在社会生活中,包括公众人物在内的很多人就不断鼓吹并且夸大了“合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吹“只有合群才能立足于社会,不合群就将一无所有”的价值观念,要求大家要接受并学习所谓“合群”,以此来融入“社会”,哪怕是以牺牲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机会,甚至是自己的人格,作为“合群”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合群”又与“精神传销”,又有何异可言?

看完节目的那天下午,我和本校的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又见面了”,而在聊天时,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你能控制得住之外,其他的人你是控制不住的”。而她看到了她所崇拜的一位设计师的网上留言,并同我一起分享了这则箴言——“有些人就是很喜欢让别人赞同他的意见,这样会让TA有一种非常大的虚荣感”。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人指指点点,提种种意见或建议,更多地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为此可能会偏激,不择手段,甚至是怀着一种不是很道德的心态。

而她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则给了我一种启示——当你把自己提升之后,让别人看到你的改变之后,很容易就封掉TA们自己的嘴,就不敢再说什么了,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合群。

其实,当你盲目地合群的时候,你就会丢掉其本身独一无二的特性,消磨掉了本可以提升自己的无限可能。而在纷繁复扰,族繁不及备载的社会中,想要独一无二,都不要去定义,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惊喜。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地发挥适合于你自己的优势,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运。

如果我们只是选择了盲目合群,甘愿“合群至死”,那么我们真的就能得到它所鼓吹的“信息、信任感、安全感和资源”吗?不仅如此,我们有可能只会在这种不良的社会气氛下日渐沉沦,日渐平庸,最终与真正的自我南辕北辙,渐行渐远,最终只会是悔恨终身。

04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宝石,但在成长中却逐渐地变成了复制品,失去了自我。可是,每当我想起在《无问西东》中的那句名言的时候,我都百感交集——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如果早早明白青春也不过廖廖数日,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当许多人都在大谈特谈如何要改变不合群的背后,他们也许也忘了先贤们给我们所留下的那份宝贵的遗产,“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合群的话,我们就会失去了发挥独特优势和个性的重要能力和价值,我们注定会逐步地流于想象力的“荒漠化”与一潭死水,失去了发挥个性,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宝贵机会;而如果社会都要要求合群,而忽略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和价值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会死气沉沉,创新无从发展,社会无从进步。

不合群,难道就一定要改吗,就一定要沦为傲慢与偏见的受害者吗?难道我们真的就要在彻底沦为与机器无异,丧失个性和创新的动力,为机器所“奴役”的时候才能醒悟吗?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如清华的校歌所提倡的一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怀有美好的德行和传承的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真才实学,勇于承担,用自己的独特性为社会服务,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让青春得以飞扬,而不应该是“合群至死”,最终因此付出沉沦的代价。

你不合群,真的不一定要改,而应该是更加努力地用自己所擅长和喜欢的方式提升自己,在风雨过后迎接属于自己的那道彩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