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枪,以正义之名
如果不是因为获奖,大概很多人都不会选择看这部电影。同档期的《红海行动》还未下架,漫威的《黑豹》宣传做得铺天盖地,我所在的三线小城仅有一家影院排片,全场还只坐了一半不到。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本片成为一部优秀的影片。
这不是我看过的最压抑最致郁的电影,却也是让人看完之后如鲠在喉般不舒服的电影,让人不吐不快。
本片的细节令人非常惊艳。
影片从咬着指甲的小细节开始。
女主角焦灼地咬着自己无名指上的指甲,动作扭曲,毫无美感,青春不再的脸上情绪复杂,远远称不上赏心悦目。第一个大特写就打破电影的一切美好的幻想,把现实的外衣撕裂给你看。
咬指甲,是焦虑,自闭乃至上升到自虐的初级形式。随着影片的深入,女主角做这个动作也就看起来越来越合情合理了。
女主角四十多岁,离婚带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青春期。前夫曾经是警察兼家暴男,即使离婚后女儿都已经遇难,仍旧一言不合就掀翻桌子,掐着女主角的脖子就要对她饱以老拳。女儿的逝世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父母争执不下,儿子悄悄从厨房拿了刀横在父亲脖子上,“放开她,不然就杀了你。”听出儿子不是说着玩玩的,前夫才放手。
儿子长大了能依靠了,在座的女观众都面露欣慰。但是在儿子长大到能保护母亲之前,女主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依靠。报警吗?家暴自己的丈夫又偏偏是警察,报警不一定有用还可能火上浇油。遭受家暴的女性,要么选择逆来顺受,用麻木来自欺欺人,要么总有一日会选择以暴制暴。女主角是怎样离婚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乡邻的只言片语了解到她整日不笑,人“冷冰冰的”。
求助无门,无法相信人,让女主角在绝望中练就了铁石心肠,与此同时,对和丈夫沆瀣一气的警察们也产生了不信任。
所以她租下那三块广告牌,不仅仅是因为当地警局不作为,她要借助舆论的力量督促他们工作。更多的是,她发自内心的,对执法人员的不信任。
对执法人员的质疑,是整个故事的冲突。
给你一枪,以正义之名因为不信任,女主角立了三块广告牌,质问当地警察为什么自己女儿的案件还没有抓到凶手;也因为不信任,警察局长在第一次来找她希望她体谅的时候,她也没能理性的思考;也因为不信任,在广告牌被烧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报复警察。
因为不信任,两方人马都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在脑子不灵光的那位迪克森警员看来,对立面的人都是错的的,是要被惩罚的,所以他干了很多他以为正确的傻事。
女主角在报复警察的时候,迪克森把广告公司经理扔出窗外的时候,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正义的时。理由和思考方式非常简单,女主角是“我女儿被杀了”——“七个月了没有回信,大概他们不想破案了。”——“广告牌被烧了,受益人明显是警察局,那我就要报复他们。”迪克森的脑回路和女主角差不多,只不过他更加暴力,效果更加直接。
迪克森穿着警服在街上暴打经理的时候,看上去受伤的是躺在地上的经理,实际上整座警局的信誉都被他一拳打得一拳消失殆尽了,更不要说之前虐待黑人的斑斑劣迹,更是让警局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
警察局被烧的时候,民众的反应才会那么冷漠。
一旦执法部门失去了民众信任,人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去维护他们心中的正义呢?只有私刑和义警了。
像蝙蝠侠,蜘蛛侠这样惩恶扬善的英雄在美国为什么这么有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影片末尾女主角和迪克森准备去枪杀似乎曾经犯过罪的男人,但是两个人在路上都犹豫了。
当你得知一个嫌疑犯就生活在你身边,你手里还拿着枪,你会怎么做?
当故事加上一个你对警察局极度不信任的背景,你又会怎么做?是看着无辜的人流血牺牲,犯罪的人逍遥法外?还是以正义的名义,给那个混蛋一枪?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和迪克森都没有给出我们答案。导演也似乎在暗示,即使这个世界糟糕透顶,他对人类,还依然抱有那么一丝善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