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人物1班互动区

公务员鲁迅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若梦01

今天谈谈鲁迅先生的公务员生涯。

鲁迅1909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曾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在杭州时闹了个“木瓜之役”而离职,在绍兴则是薪水低微,总之都是不甚得意。后逢辛亥革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初设,鲁迅的好友许寿棠(当时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手下任职)就向蔡元培推荐了鲁迅,蔡元培本身和鲁迅是同乡,且是前辈,又曾同为光复会成员,于是就聘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了。鲁迅到教育部所任职位为“教育部佥事,并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直到1926年辞职而去,鲁迅在教育部共做了近15年的公务员。

不妨先说说鲁迅的官位。鲁迅先生曾说“区区佥事”,以现在的目光看,“科长”也者,似乎是个芝麻大的官职。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民国的官制,部下面设司,相当于现在中央部门的司局级别,而司下面设科,则相当于现在的处室。现在的县委书记,其实也不过处级而已。而且,鲁迅的“科长”还是略高于现在的处级的,因为他前面还挂着“佥事”的名号。若换成现在的职位,则是“副巡视员(副厅局级)”,相当于地级市的副市长吧。此外,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度,京官是远比地方官吃香的,也就是说,同样级别的官员,京官比地方官牛,鲁迅的“科长”是比现在的副市长强的。所以鲁迅曾说“佥事这一个官儿倒也并不算怎样的‘区区’”的。

那么,科长鲁迅的公务员生活会是怎样的呢。鲁迅曾为此做过一个“官课程表”:1、阅处公文。2、开会。3、办会。4、外出调研。5、部门交涉。6、应酬与仪式。7、其他领导交办之事。可见,公务员生活一则忙碌一则无聊。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受命编造第二年社会教育司的年度预算,同日还要拟写改组京师图书馆的建议,他在办公室里写啊算啊地忙了一天,不禁“头脑岑岑然”。岑岑,就是头脑胀痛的意思。可见,现在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很轻松很自由、天天看报喝茶,那是过于武断的。当然了,公务员也不见得天天这么忙,比如1913年2月13日,“下午有美国人海端生者来部”, 董恂士次长接见,“谈至六时方去”,害得一旁侍候的鲁迅“同坐甚倦”。这种无聊确实是很折磨人的。

除了无聊和匆忙之外,公务员鲁迅还要面对和上司冲突的风险(毕竟他不是老大啊,只是一个科长而已)。1915年,为了帮助袁世凯复辟制造社会舆论,教育总长汤化龙受命改组民间社团通俗教育研究会,并以行政命令让一些教育部部员入会,鲁迅为小说股主任。不久,为加紧复辟帝制的宣传造势活动,张总长明确指示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并个人召见鲁迅。然而,鲁迅坚持自己的立场,实施多方阻抗,甚至在帝制复辟后他还无视袁次长的督办。很快,鲁迅小说股主任的兼职被免去了。袁世凯死后,一切恢复正常,然而鲁迅“不听话”的强硬作风却影响到他在官场的生存。1916年,鲁迅与同事好友联名上书,驳斥“祭孔读经”之荒谬,更是为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所忌,鲁迅仕途生态进一步恶化。

此外,公务员总是期待升迁的,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也是一个人正常的想法。但是,鲁迅这样的性格,想在北洋政府的官场升职,简直是异想天开,一个不溜须拍马的人能升迁么?不升迁也就罢了,还要看别人的后来居上,确实是不爽的。1922年,鲁迅的朋友汤尔和(七七事变后投日)出任教育总长——在鲁迅开始仕途生涯的时候,汤尔和不过是一家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1914年1月5日汤还到教育部访过鲁迅,“似有贺年之意”。没想到当初紧着巴结他的朋友,反过来成了教育部的最高领导。这多少让人感到郁闷的。

那么,有人就问,身为公务员的鲁迅有这么多不爽,工作忙且无聊,和上司也有诸多矛盾,职位也难有升迁,为什么不离职而去呢?所以不妨说说公务员工作对于鲁迅的吸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务员工作相对比较自由,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晚睡晚起,早饭中饭一起吃(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哈哈)。做公务员能够满足鲁迅这个习惯:较晚上班,有时还有午休时间,可以容他晚睡晚起,而且下班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另外,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没有现在这样严格的考勤制度,虽然也规定到班后须由本人签“到”字,用以监督部员按时上下班。不过,这些规章制度最终都没能有效执行,当时的状况是:只要哪天去簿子上补上个“到”就是了。这轻松的考勤,当然是吸引人的。

二是公务员工作工资比较可观。鲁迅在1912年11月,就正式领到足额薪俸220元。到1925年8月,鲁迅的月薪已达360元。据统计,离京前鲁迅所领官俸累计约33000银元。网上说,那时的一块银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相当于40元。也就是说,鲁迅的平均年薪大约是人民币11万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当时鲁迅在女师大兼职做教授,每月只10余块大洋。此外,1925年鲁迅同时在北京大学、高等师范、黎明中学和中国大学兼职,得到的讲课费也仅仅是705元。所以,不管怎么说,公务员这份工作的收入还是比较吸引人的。最伟大的人也总是要吃饭的,所以鲁迅的不弃这份工作,也无可责难。

直到1925年,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有传言执政府将鲁迅列入黑名单,一时风声鹤唳,鲁迅四处避难。政府越来越不讲理了,与许广平的爱情进展也要求鲁迅换个环境。恰好林语堂先行到厦大任教,成为鲁迅南下的先行官。于是在1926年的8月,鲁迅偕许广平离开了北京,到厦门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鲁迅没有明确辞职,直到3个月后,教育总长任可澄才签发了“周树人毋庸暂属佥事”的部令,鲁迅的官场生涯由此画上了句号。

网图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