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融入到中华儿女生活中的“五福”说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4人  43c304446b25

在儒家看来,人生的幸福既包括身体的健康、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愉悦和道德品质的高尚;人生不仅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且更在于谋求天下人的幸福。

在儒家的经典《尚书·洪范》中有“五福”之说,这“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就是健康长寿,“富”就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康宁”兼指身体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安宁愉悦,“攸好德”即遵行美德,“考终命”即年老而善终。

儒家“五福”观对后世影响巨大,渗透到中华儿女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希望“五福合一”“五福临门”。其最大特点是把人生的幸福与道德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德福一致”的思想。“德”与“福”是统一的,如果将二者分开来讲,那么“德”更处于基础的地位。《国语·晋语六》说:“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降,尤无基而后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意思是说,道德是幸福的基础。如果没有道德而幸福却降临了,那就像没有打地基而在上面筑高墙,它迟早是会倒塌的。因此,若想得到安稳的、持久的幸福,就必须遵行道德,以立幸福之基。

所以“五福”中,最重要的是“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孔颜乐处——道德与幸福的高度统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门弟子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颜回,故孔子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两句话,集中地表明了孔子的幸福观。在他看来,幸福在于精神,而不在物质;在于奋斗,而不在于享乐;在于道义,而不在于个人的遭遇。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因遵行道德,所以心胸坦荡,精神愉悦;小人因违反道德,所以常怀忧戚,心神不宁。试想,一个心神不宁的人,怎能得到人生的幸福呢?只有道德高尚,心安理得,俯仰不愧,才能有心理和生理的康宁,也才能有真正的幸福。

还有我们熟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把学习作为乐,视朋友来聚为乐,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之乐!

儒家提倡忠孝仁义,修齐治平,读书做官,而且最好是在读书和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谓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主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历史证明,儒家的路是阳关道,也是独木桥,因为能够荣华富贵步步高升,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儒家的仁爱包括三方面内容—: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良知。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和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谈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他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有一次回家,忽然看到他的妻子想试穿一件袒胸露背的蝉翼纱,上身裸着,正在对镜描容。孟子用他特有的“浩然正气”教训妻子:“我以儒家门徒的名誉起誓,绝不能容忍女人半裸着上身。”说完,愤然离去。

更值得一提的是“天下之乐”、“道义之乐”。正是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范仲淹主持了庆历新政。在新政夭折之后,他又书写了《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天下之乐”是追求天下之人“德福一致”的社会理想,因为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在现实中范仲淹似乎更多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除了这种“天下之忧”的忧患意识外,范仲淹还有一种当下的自足之乐,这就是他在早年所说的“瓢思颜子心还乐”,亦如他在晚年当“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时,范仲淹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