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追逐月亮,追逐一种极致的美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在满地都是尘埃掩埋的六便士中,人们忙于刨开尘土,低头寻找涂满了金黄色的六便士。天上的月亮洒满了光辉,笼罩在人们身上,人们却看不见。
在偶然的瞬间,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他感到一种欣喜若狂,心是止不住的跳动。他躲在树下,窥探光穿过他的身体,仿佛被魔鬼附身。
这月亮太美,就像某个曾埋藏在他心底创作的朦胧的理想。他呆呆地看着月亮,月亮时隐时现,不一会儿便隐匿于空中,但他心里却起了一种狂念——他要去追逐这月亮。
01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高高在上,比喻人们可遇不可求的理想;六便士就在脚下,比喻世俗生活里人们赖以温饱的金钱。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斯特里兰德放弃世俗生活追逐月亮的故事。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在四十岁之前从事证券经纪人的工作,他有一个好交名流的妻子和两个即将成年的可爱孩子。
他看起来十分普通且无趣,过着一种中产阶级的普通家庭生活。
在四十岁的某一天他却突然离家出走,到巴黎过一种全新的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生活,过一种肮脏、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心中燃起的绘画热情,为了追求理想。
在经历种种遭遇后,他终于辗转间找到了心中的月亮——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他找到了适合的环境,在岛上到处都是可以将他的灵感付诸实践的东西。
月亮仿佛唾手可得,在这里他的灵感如泉水喷涌,他创作出一幅幅佳作;他从未停止追逐月亮的脚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患上可怕的麻风病,饱受病痛折磨,却从未停止创作。
直到他创作出一幅惊世骇俗的壁画,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缕气息,他也在哀伤和惊骇中退去。他终于追逐到心中的月亮。
而他转身变成了天上的月亮,在夜间照见人们心中的理想和美。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他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他是美的化身,于人们拾水可得,却不可捉摸,可望不可即。
书中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我与斯特里克兰德的相识相知,斯特里克兰德四十岁前在故乡与四十岁后远在他乡身边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又给我们传达了一个我眼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他人眼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人物形象。
作家毛姆用深邃的语言解剖了斯特里兰德的灵魂,一个极端冷漠、孤独却又如此与众不同、充满极致美的灵魂就这样跃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02追逐月亮让他身上一直笼罩着摄魂的光芒
他一直在追逐月亮,于是月亮的光辉也一直穿过他的身体,笼罩在他身上。即使月亮不在,他心中也有一轮明月悬挂,这使得他的灵魂一直熠熠生辉。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最初看起来既平凡又无趣,“他只是一个诚实、忠厚、寡淡无味的普通男人”。这是在斯特里克兰德先生还是证券经纪人,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时,给书中作者毛姆的最初印象。
他或许有令人敬佩的品质,他或许是个诚实的证券人,令人尊敬的社会成员,但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在介绍他时也说“他是个彻彻底底的俗人,你知道,他没有任何文学修养。”
可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在四十岁的某一天,做出令人惊诧舌头的行为——他抛弃了她的妻子,只身一人来到法国巴黎。熟悉他的人以为他是另有新欢,惊诧他在过去相处的时光表现得一丝不漏,却不知道他是为了画画。
这个答案更令人惊掉下巴,让斯特里兰德太太心生绝望。他在巴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只携带少数的银子住最粗陋肮脏的旅馆。他穿的粗陋,衣不蔽体,可他的灵魂却仿佛得到释放。他看起来像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自我,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四十岁的人在人们这样的年纪都已经安于舒适,他却背井离乡,抛弃让他舒适的家乡环境,漂泊到异地去追求心中的理想世界,去追求梦想和美。
他从不追逐六便士,完全漠视舒适安逸的环境。“让他一辈子都居住在破旧的小屋子里,他也毫无怨言;他不需要被华丽的陈设包围,他不喜欢安乐,宁愿选择一把更能让他感到轻松自在的硬靠背椅。他胃口颇佳,但他吃什么却毫不在意,因为食物唯一的作用只是解除饥饿而已。”
他会为解决温饱去干零工,但只要一赚够一段时间的画画和食宿钱,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辞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作者毛姆描述他的绘画,“他把自己浓烈的性格全部倾注在画布上,他在呕心沥血地绘制自己灵魂所见的景象,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和他无关了。
只要创作过程完结了,不一定是画作本身被完成,因为我猜测他极少画出一幅完整的画——我指的是他在发泄完那一阵燃烧他灵魂的激情之后,他到底画了些什么也就无关重要了,他从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比起纠缠他灵魂的幻想,他的那些画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他追逐理想是那样的极致、超脱世俗。他完全摆脱了世俗生活。以至于他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美——
他的美就像他的作品一样,让人感到一种力量,而不单单是外形上的。他的作品有奇奇怪怪的笨拙的线条,但你靠近时总会感到他的内心世界,被它震慑住。
他的人并不好看,五官比别人大了一号,鼻子硕大,眼睛较小,嘴巴粗厚,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协调和笨拙。但是透过他的外表你却能看见他一展无余的灵魂。
他的脸上透出一种肉欲和粗犷的性感。还有他身上那种半人半兽的原始人的兽性正在无时不刻喷发出来。你看见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他的肉体,而是他横贯的灵魂。
03 他用尽一生,终于追逐到心中的月亮
初生的事物总是混沌的,要想从混沌的事物中汲取和雕刻出美来,必须超然物外,忽略身体和外在事物的束缚,这需要灵魂饱受折磨,在无数个饱受折磨的日夜中终于创造出美来。
他在饱受饥饿寒冷的无数个日夜后终于在塔希提岛安定下来——他找到他心中的月亮,那个符合他心中理想世界的样子。
这个岛上到处都是可以把他的灵感付诸实施的东西。在这里他第一次有了家,和爱塔结婚生子。爱塔支持他,爱他呵护他,给他创作的空间。他们在这里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可好景不长,后来他得了恐怖的麻风病,饱受病痛的折磨,他的脸变成狮子脸,身子也在不断残缺着。
但他却从未停过创作的脚步——在生命的尽头,终于画出了他心中的月亮——这是一个绝美的世界、他眼中的世界、他的灵魂。
库特拉斯医生是除了他的妻子塔拉或许还有他的孩子后唯一一个靠近他们,见证这幅伟大的巨作的人。因为在他患病的几年里,他所居住的种植园布满了细菌和恶臭,没有人敢靠近他们。
当库特拉斯医生在进入屋子,感到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的同时,却看见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一个原始森林仿佛就在眼前。
好像看到了远古开天辟地时的景象——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有很多绿色植被,不同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有着呼之欲出的灵魂,靠近它又笼罩着一种神秘感,每一种植物都在守护一种秘密。
图画里是葱葱郁郁色彩张狂的世界,同时又透着一种无尽的荒凉,只有一些赤裸光秃的原始人类在偌大的森林植被下徘徊,一种孤独感又如苍白空洞的空气一般笼罩着整幅图画。
他感到心潮澎湃,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涌上心头。心中受到最强烈的撞击,犹如巨浪滔天激流勇进不断冲击胸口,直至嗓子眼。
这要是在一个圣母地,被米开朗琪罗这样浪漫的画家创造出来,人们会感到很美,但是不足为奇,人们心中早已经有了对美的预设。可是它却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粗陋且布满恶臭的屋子,经一个病人之手。这是怎样的令人惊奇,又充满震撼。
斯特里克兰德就像一个伟大的造物主一样,用一张造物主的大手创造出了最美最伟大的图画。通过它人们能照见自己,仿佛看见灵魂。它令人恐怖不敢靠近,但却有一种摄魂的吸引力。
这幅画有一种壮观的气势,让所有靠近它的人渺小又不值一提。然而他创造出了美好世界,又骄傲地摧毁了这个世界。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塔拉遵从他的遗愿一把火燃尽了房子,他的画同房子一起变成了灰烬,又随他的尸体一起入了尘土。
而他的灵魂转身一变,变成了天上的月亮,在亘古的时空里长存。他身上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凝结成月亮之光,笼罩在人们身上,有人抬头看见了它,照见了自己。在他死后几年,他被称为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伟大精神让人们久仰追随。
04追逐月亮,追逐一种极致的美
有人埋头寻找六便士,对天上的月亮视而不见;有人只是胆怯地望了眼月亮,又钻入寻找六便士的队伍;也有人怀揣着六便士,抬头看月亮。
而斯特里克兰德追逐月亮,放弃六便士是一种极端的例子。无疑他是极致的,他的人格和追求使得他身上呈现一种极致美。
月亮代表一种美的事物,追逐月亮就是追逐美的过程。话说回来,我们有多少人又能真正看见美、辨别美。
我指的不是一件衣服、一条狗、一个花瓶的美;而是人和物的精神世界。
追逐美丽需要一个从发现和认识再到探寻美的过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何你把美世上最宝贵的东西——视同岸边的沙石,能被一个心不在焉的路人轻易的捡拾起来?美是奇异而美妙的事物,艺术家必须通过灵魂的折磨,才能从混沌的世界把它诠释出来。
每被诠释出来以后以后,他并不打算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要想认出他这个人必须体验艺术家所做的冒险。他唱出来的是美丽的旋律,但你若想在心中重听一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敏锐的感知力以及想象力。”
美从来不是拾手可得,不是抬眼即见,它需要你用心灵去发现,最好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于个人来说,你需要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该如何跟随自己的内心,追逐理想。你的潜在优势是什么,你该如何挖掘。你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他发现自己的理想是绘画,他有强烈的意愿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选择跟随自己的内心,摆脱原来的生活去到巴黎从事绘画。在巴黎他开始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绘画技巧表达,饱受灵魂与身体的双重折磨。最终他追逐到美,创造出美。
然而不同的人表达美追逐美的方式各不一样。书中还有一些精彩的小人物:亚伯拉罕追逐美的方式是听从了内心召唤丢下伦敦的优厚待遇,去一个海港当了一名检疫员,过着一种十分朴质普通的生活;尼克尔斯船长追逐美的方式是热爱生活。
而书中作者毛姆追逐美的方式是写作,他用灵魂画笔写出美的语言,用洞察人性的语言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所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经问世以来到后来的百余年中,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结语:
《月亮与六便士》讨论的是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是物质与内在的问题,肉体与灵魂的问题。也探究了艺术与本质的问题,他引发人们对心灵的思考和灵魂的追溯,他更多呈现的是却是一种美——人们对美的追溯。
在作家毛姆的笔下我们可以发现美的特质是——大丑而大美。
美不像它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它并不纯美,而是在美的事物中插入一些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犹如小丑闯入和谐的世界,反而使得美有一种犀利感。
正如斯特里克兰德的外表与灵魂的矛盾。我们也可以发现美不是轻易能够辨识的,更不是轻易能够获取的。斯特里克兰德为追逐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面对美,每个人的选择也不同。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是一种极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另外一种极端——忙于寻找六便士,对月亮(美)却视而不见。这无疑与美脱了节,想想就令人沮丧。
不禁让人自省——我们心中的月亮(美)是什么,我们又会为追逐月亮(美)付出多少代价。
亲爱的读者,到这里本书已经解读完毕,希望《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美的启示,激起你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在文章底下留言,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