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碎语】
2019-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白丙之
佛教谈人的三种惰性
第一种:把时间化在吃饭和睡觉上。
第二种:不断暗示自己,像我这类人永远都不会有岀息,更别说前途、希望。
第三种:把一生大好时光全浪费在次等重要的事情上。[注]
三种惰性表现的弊端:
第一种:人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睡觉而活着;人应该有思维和情感。
某烈士《就义诗》云:“不做寻常床箦死……”
第二种:长此以往,令人失去了自信;使自己灰心,连新工作尝试一下的勇气都不敢。
第三种:糊里糊涂地干了一些次等重要的事情,还一个接一个地去干,並自我许诺,“把手里的事忙完,再去寻觅有生命意义的事。”结果呢,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注]
次等重要的事(工作):
比方说,破产,这对银行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工作);但对一个流浪者来说,就是次等重要的的事(工作)。
破解三种惰性的手段:
第一种:人生无常;应经常自觉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即寻思——
人为什么活着。
第二种:因人生无常,故要自觉修行;也要常思考修行给自己的变化和好处。
第三种:要深刻认识到,手中的事永远也干不完;要果断地把它放弃掉,而重新坚定地干有意义的事。
人生苦短;基于此,人要注意发现自己的内在特质。认识到——找到自己的人生正确位置;且觉得任何时候都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