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说天下】“+”,先做的不一定是加法
互联网+,+互联网,两个词这么一颠来倒去,这一年来让无数商界人士竞折腰。到底是谁加谁,到底该怎么加?当初没琢磨过味儿的被折腾惨了,所以才哀嚎“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这半年,蛮多人琢磨出味道,尤其是一些大佬级的,纷纷迈步+起来,原来转型真不一定会死的。
问题是,死不了是死不了,可是跟互联网+起来之后了,对许多小微企业来说,似乎处境也没好多少。竞争对手还是那么多,消费者还是那么挑,加了各种平台,流量没多多少,抽成倒是多了一块。唯一多起来的,似乎是多了不少跟互联网相关的一步登天的创业创新的成功故事,反正基本不在自己身边就对了。
对于很多小微传统企业,尤其是服务业的部分,资源面的限制始终是头等问题,这里面不但是指业务面、现金流、产能,也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等。再加上固定资产和供应模式的固化,因此,通过“+”在常态业务上获得突破,缺人操盘缺钱升级缺新业态支撑增量是常态。比如搞个微信公众号做微营销,公众号做起来,谁运营?托管呢,对方对这个行业能懂得多少,除了文案好看能有多少真正的触点,费用倒是实打实。就算流量做起来,就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能有多少转化,能不能值回票价,发现还得回头再得实实在在做优产品和体验。忙活半天,发现隔壁卖牛杂的,这么多年了,也没微啥的,生意还是天天好到爆。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先搁在一边,思考企业与用户关系本身,实际上,如今用户端的商业生态用两个字来表述,就是“过剩”,更准确地说是基础消费过剩。如今,能用得上手机能上移动互联的谁还为填报肚子犯愁吗?犯愁的是吃啥好和要不要吃。因此,当下的商业转型,真正的出发点不是互联网,而是消费升级,包括产品升级和体验升级,以满足过剩经济托起的需求升级,从有到好,从纯物质到物质+精神。市场细分、高性价比、精神消费,是这个时代的三大主轴。
而互联网的作用,在微转型微创新层面来说,首先反而是为做减法提供了基础,供应链的去中间环节,营销面的众包,产品的众筹去库存,没有互联网不是不能实现,但有了互联网的信息对等、流动加速、突破空间限制的特性,为小微传统企业卸包袱而实现有限要素的重组,以及功能最大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因此,小微传统企业决不能将互联网和微营销划等号,首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在互联网生态下自身的优化和重构,什么是可以消解的,什么是可以融入互联生态的,什么是自己必须坚守和优化的。其次,从用户角度来反躬自省,市场的变与不变,不变的部分是不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变的部分自己如何跟进。锁定了这些要素之后,那便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