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乡村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梢吱吱地叫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地面好像快被烤化了,蒸腾的热气在路面上升腾。道路两边的树木也一个个无精打采的,过往的行人纷纷带起遮阳帽,撑着遮阳伞匆匆而过,生怕被烤化了似的。
又是一个炙烈的盛夏来了,金黄的麦子,也是在这炎热的夏天成熟收割的。
先生两天前已经赶回老家收麦了,他一向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公公婆婆年龄大了,他很是心疼父母。我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不能一起回,就让他带回去两千块钱,给我爸妈一千,给公公婆婆一千,钱虽然不多,至少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虽然我们挣钱也不容易,但是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我们挣钱肯定比他们相对容易一些。
其实对于这样的大热天,回老家实在是有点煎熬。天气炎热,苍蝇蚊子到处乱飞,洗澡不方便。晚上更是难熬,没有空调凉席,一个简单的小风扇似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两年前我和先生一起在这时候回去,晚上又热又燥,还有蚊子时不时地在耳边嗡嗡叫,叮的人一身包,我几乎一夜无眠。困的我上下眼皮直打架,就是死活睡不着。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这大热天轻易回去了。
不是我矫情,像我们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后来考上大学最后在城市安家落户,我们身上甚至还带着曾经劳动的痕迹。对于生我养我的乡村,还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的亲人,它是我们的根,我们不可能从心里抹去它的痕迹。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长大,对于乡村,我们却有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想回回不去,想留留不了。我们一面在心里怀念着家乡,一面呼吸着城市的空气,好像我们的身体在城市的阳光下,在更多的遮阳伞下,变得细皮嫩肉,不经晒不抗造了。曾经小时候经常拿起的镰刀,如今拿不动了。曾经轻轻松松扛起的锄头,如今也早已扛不动了。连手上曾经劳动留下的老茧也退化了,变成了细皮嫩肉的纤纤玉手,一不小心就会打血泡了。
先生之前经常时不时就想回老家看看,如今有了自己的小窝,他自己也说不想回去了,他也知道农村的条件艰苦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吧,无可厚非。
今天在地铁上读书,读到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里面写城市和乡村的一片文章,不觉哑然失笑。我可能没有余先生的渊博,但对其中一些观点还是赞同的。他说中国的城市是脆弱的,也可能是作为农业大国,起源于乡村的华夏文明,乡村本身就承载了很多厚重的历史,而都市是近现代化的产物。可能是传统的小农意识,人们一面诋毁城市,一面又羡慕嫉妒城市。乡村成了他们一面赞美一面又想逃离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面貌也是日新月异,可是相对于城市的时尚和便捷,农村还是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村民不再善良、民风不再淳朴、医疗卫生条件差、攀比成风、嫌贫爱富……各种各样的矛盾越来越多,乡村的风也不再清冽。
我们现在虽然在城市安家,也算所谓的城里人了,但对于那些瞧不起农村人,提起农村一脸嫌弃的人也是深恶痛绝的。更有一些所谓的城中村的人,既没有都市人应有的素质,也没有农村人的淳朴,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的人更是可恶至极。(想必好多初来城市,没有买房又没有太多钱租房的年轻人,很多都有在城中村租房的经历,而与那些城中村狡诈的包租婆斗智斗勇,最后被坑的那些血泪史,更是罄竹难书)
时代的变革,总体会伴着社会的阵痛,希望以后的农村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文明,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能找到那份踏实的归属感。
回不去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