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写日记文·心·声故事

绳子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27人  章小疯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北京,热

周末傍晚的时候,一般我很少出门。偶尔也仅仅是出来运动一下。
那天运动完,不想自己煮面了,就走出小区看看有啥吃的,打个包回去。
看来出来逛荡少了,我居然不知道楼底下还有个摊子上,卖臭豆腐,闻着气味走了过去。

小时候,县城的东门桥底下,有家卖煎臭豆腐的,现在想起来,算是儿时的美食。那个时候,还记得是一毛钱一块,一块钱呢,可以买11块,送一块。
总是攒够了1块的零花钱,去吃。
平底锅,两面一煎,蘸上辣椒酱,喜欢的话可以放点陈醋,闻着虽臭,吃着很香。

我买了一碗,数了下,5块,也花了5块钱。不过不是那个味了,关键是豆腐也不是那时的白豆腐做的,而是本身就油炸过的“豆腐包”。
难道是我对儿时的回忆在作怪?感觉味道一点不正宗,怎么还是有这么多人买着吃,而且奇怪的是,大部分买着吃的都是女人。

也许各有所好,臭豆腐虽然臭,但我不拒绝,就像臭鳜鱼一样,好吃的紧。
还有一个东西,榴莲。在我的印象里,我接触过的女人,似乎绝大部分也都喜欢榴莲。我呢,闻闻算了(这味道也是在广州读书的时候习惯的)。要我吃?还是别了。

看着她们吃臭豆腐的样子,巴喳巴喳的,津津有味,吃得那么香。我突然理解了女人为什么喜欢臭男人了,难道越臭越有味道?
可是,我刚跑完步,没有洗澡,一身汗臭味,怎么就没有女人喜欢我呢?哈!

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对夫妇。
男人推着婴儿车,孩子在车里,女人在旁边迟后一两步,一起慢慢的走着,散步。

我这人呢,比较识相,因臭豆腐比较臭,没敢走进,怕熏了孩子,就慢下脚步在3米外,也慢慢的,边吃我的臭豆腐,边跟走着。

路有些不平,婴儿车稍微抖动了一下,车身底部好像有一根绳带掉了出来。
男人也许没有注意,依旧在前面走着。
女人看到了,也许是一开始小声说了一句什么话,但似乎男人没有听见,没有反应。
突然,我被吓了一跳。
不过我没真的跳起来,倒是竹签叉起的一块臭豆腐掉了。
女人暴跳了,很大声的呵斥男人:你是聋啊还是瞎啊,没看见带子掉了?跟你说话也听不到是不是?

我很心疼,即心疼我的臭豆腐,也心疼孩子。
3米外的我都被惊着了,近在咫尺的孩子?果然哭了。
当然我也心疼那个男人。

我在想,女人暴跳,难道仅仅是因为绳带掉了,男人没有看到,没有捡起来?抑或是,女人说话,男人没有听到?
牛哥说,女人向你发火,撒脾气,8成的目的,是想让你把她的重要性重视起来。或许这个女人就是想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在半年会上,兄弟们这次组织了一次拆书会。不仅仅是拆书,还进行了几个问题的探讨。
其中一个是,在外界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贸易战?),我们如何让自己不浮躁?

回想离开菊花厂的这些年,以及发生的故事。当静坐下来仔细体味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心态确实变了一些,有点浮躁了。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有些落差感,另一个方面,更多的可能是环境使然。
大家都要快,都要高效,都要有戏。
可能没戏?那就不做!
缺乏了耐心。

拜访利华姐的时候,她问过我一句话说,小疯,你是不是不经常看书了?
我心虚了,我回答到,也看,只是看的书比较杂。
于是,利华姐给了我一个建议,我在拆书会上分享了:
读书固然是个好词,但关键是如何选书?好书会滋润你,差书?算是浪费了时间吧。
所以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

畅销书?古典名著?
利华姐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这个繁杂凌乱的社会时,应该需要的是读3类书。

一类,是和专业相关的,能够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增值的。好比你是一个程序员,你就没有必要去读一些关于医学专业的书籍。当然,如果你的观点是,不会拿手术刀的程序员写不出好代码的话,那就除外。

另一类?除了职业生涯,我们是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需要的是和这个社会相关的,普适性比较强的技能,还有方法论。比如关于沟通,关于谈判,关于发现爱,关于幸福,关于心理学等。。

最后,是沉淀的一类。社会整体是浮躁的,这不是我们个人能够改变的,那我们就只能改变自己。好比一艘船行驶在大海上,不论是乘风破浪也好,还是随波逐流也好,都是跟着社会的浪潮起起伏伏。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不要翻船!
于是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够压船底的,让我们的灵魂不飘摇的经典。比如《道德经》,比如《心经》等,让自己的心,灵魂能够沉静下来。

分享的时候,我说:
同样的,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第一类呢,属于做一些有益于工作,有益于生活的专业的事情,比如你是搞汽车的,那么平常更要多聚焦在汽车领域,去学习,去交友。

第二类?想着经营好家庭,就好了。把家人当做初识的朋友,慢慢的交流,多些耐心,少些焦躁,可以一起做些仪式感的经营。比如每周做饭,看电影?甚至是有一篇文章中,眼镜哥的做法?

第三,做些沉淀自己心灵的事情,琴棋书画皆可养性(养性的关键,在于心无旁骛,耐心的做好一件事?)

道理似乎我们都懂,但做起来却是那么的不容易。
为啥?我们本身还是太浮躁。

关于这一点,我想是人类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的,这也是年代的代沟。
因为一代人的后面,跟着另一代人。当我们和90后,00后共事的时候,80后的我们是不是觉得被追赶的感觉?
不可避免。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为什么静不下心,因为我们不服,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老去,不愿意看见自己慢慢的被后来人取代。
可是担心这个有个鸟球用。迟早的事情。

你没有发现,当年玩网站的那些人,做站长的那些人,大概率都是70后,他们赶上了那个时代,当电商崛起的时候,他们看不上电商。但电商起来的时候,在淘宝上开店的是不是又都是80后?
同样,做电商的80后,面对微商的起势,80后又看不上,结果微商里面,貌似成功的,大概率又都是90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轨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烙印。所以打破的人不多,成功的人也就不多了。
坦然接受了,才会发现不足,才有可能升级。对么?

扯远了,说回刚才的夫妇。
那一幕,我想起了一个小插曲。

2016年的时候,在内蒙工作,认识了一些朋友。阿杜是我在当地算认识比较早的朋友了,他喜欢张罗,慢慢熟了,都会撺掇一些各自的朋友一起。
一次聚会,他叫上了大刘一家子,也喊上了我。我到的时候,才发现大刘把媳妇孩子也都带来了,我是单身,和大刘也不是太熟,参加这种家庭聚会,貌似还有些别扭,于是我也不多说话,寒暄后就逗孩子玩。

阿杜和他媳妇也来了,我起身迎接,小孩也跟着出来了。我和阿杜寒暄着,阿杜媳妇呢,貌似也喜欢小孩,就逗小孩问,刚才那个大哥哥是谁啊。
童言无忌,小孩说,是个大帅哥啊。

阿杜媳妇被逗的哈哈大笑,又问,大哥哥是大帅哥,那我呢?
小孩说,你?我不会你玩,你是个丑女人。

话一出口,大刘就脸上不对了,赶紧过来道歉。阿杜媳妇刚刚还乐呵呵的,听了小孩的话,一下子就不高兴了,怪大刘,你家孩子怎么说话的。

阿杜过来劝媳妇,我在一旁也斡旋着,童言无忌么,不是么?
阿杜媳妇看了大刘一眼说,我想起来还有点事,你们先聚着,我先走了。

你看,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一句不经意的话,给点燃了,哪怕是小孩的一句话。
我在想,当时如果孩子说的是我呢,说我丑呢?我会不会燃?
当然我不会,孩子说的是实情,我本来就丑。

其实不仅仅是一句话,上面说的那对夫妇也是一样,女人被点燃了,虽然男人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哪里点燃了女人。可能是一个动作,可能是一个眼神。

曾经有一次,出门忘记带了手机。晚上回到家里,我的个娘,手机爆炸了。不是真的爆炸了,是未接电话爆炸了,一大堆。关键还是有很多信息,说啥的都有,有关心的,关键是也有埋怨的。关心的,问是不是有事情,见短信给回个电话之类的。
埋怨啥,责怪我怎么不回信息,不接电话,说我怎么这样?怎么那样?是不是还当朋友。
可是呢,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就点燃了一些人。

突然发现,有时候不带手机,也是一个测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

人与人之间,很奇妙的。我们都说要经营,要给彼此一点信任,一些关心,一片空间。但实际上呢,我们之间总有那么一根绳,绳子可长可短,可紧可松,关键是绳子两端的人如何用力。
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行为艺术的,台湾的艺术家谢德庆,大家可以百度下:谢德庆与女艺术家LINDA MONTANO,用8尺长的绳子,互绑于腰间生活一年。
说白了,就是一男一女拴在一起生活一年。

看了这个纪录片,我当时特别有感触,原来,行为艺术也是触及内心的。
好几次想剪断绳子,但又舍不得剪断。就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腰间都有这么一根绳子,比如亲情,比如爱情,比如友情,都是绳子。
一个方面呢,让我们彼此互助,彼此抱团,彼此取暖;另一个方面,也会成为彼此的羁绊。正因为我们都有这么一根绳子,就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为欲所为。

有些人,无所羁绊,天南地北,四海为家?真的么?
除非剪断了绳子,如果不想剪断,那一定是有妥协的时候的。

和尚为什么必须出家?就是为了剪断绳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