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几个同学的职场幻想
毕业在即,身边的同学大概是三分之一考研,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找工作。
找工作似乎是最差劲的选项,显然读研和出国看起来更有前途。
但事实上,真的未必。
我三个选项都尝试过,我还和很多已经走过这一关的人有过深入的交谈。
辛辛苦苦考研的人读着很鸡肋的研究生,看着身边的朋友晋升、结婚,自己还在为论文和毕业苦苦挣扎。
出国回来的人都感慨国内发展之快,投入产出比堪忧,还不如在一个岗位上多磨几年。
所以这是我想破除的第一个迷信:跟风去读研和出国,未必比直接进入职场更好。
除非你每条路都试着走过,衡量过得失:时间、金钱、前景、兴趣。
更重要的是,你对形势的把握。
你要选择的学科,两三年后在国内是什么行情。
如果你下定决心献身科研事业,那么无论你的学科如何冷门,别人是嘲讽还是掌声,你跪着走也乐意。
如果你只想刷新一下履历,那就别等着毕业时社会给你泼一脸的冷水,入门前就仔细分析这个学科在国内的行情。
最吃亏的是哪种人?摇摆的人。
既羡慕体制内的安定,又向往体制外的风云,这山望着那山高,惶恐不安地等着,时间的惩罚,到头来只会两脚踩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步,并且对自己的判断有充分的自信。
但是,连这一点判断能力都没有,走哪条路又有什么区别,因为随大流最安全。
再来说说找工作的这三分之一。
我的一个同学M,大四的时候已经没有课了,所以去了某500强实习,一周五天。
之后她又找了另外一份实习,不舍得放弃前一份实习优厚的回报,所以两份实习同时进行。
我很佩服她的勤奋。
直到有一天,她说,算了,明天没什么事情干,去实习赚点工资吧,去那里背单词刷个剧,还能拿工资,挺好的。
我顿时吓一跳。
明明在最应该积累经验的时候,却有人甘心把自己当成廉价劳动力,从实习阶段开始就做好了混吃等吃的准备。
再来说另外一个同学T,她总跟我说多么害怕进入职场。所以她是这么打算的:
秋招的时候,拼命进一个最好的公司。
然后,再想办法跳槽去一个差一点的公司。
那样,她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晋升和更稳定的状态。
我又吃了一惊。
去最好的公司不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而是准备好了随时降级。
那万一以后再遇到瓶颈,是不是要再降一级才能保证安全?
最后再来说一个我遇到的职场新人。
他毕业一年半了,待了三家公司。
三家公司的行业类别完全不一样,化工、电商、新媒体。
三家公司都是创业公司。
第一家公司已经倒闭,第二家公司快要倒闭了。第三家,也差不多了。
他就像一只职场候鸟,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在目之所及的地方,看见哪里有水草飘荡,就向哪里迁徙。
他还有理有据地跟我说:年轻的时候就得多学点东西,所以我不挑行业的。
我彻底惊呆。
首先,没有个三五年,几乎很难完成在一个行业的深度积累。
待过的公司都倒闭了,他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眼光吗……
这不就像极了学生时代,哪一科都想学好,结果每一科都平平的小乖同学吗。
这不正是长期应试教育的一个缩影吗。
学校教育要求我们不偏科,只求整体成绩稳当。
可是职场的规则怎么写的呢?先选好地方扎根,然后,自然地野蛮生长就好。
通过和这些同学的接触,我在想:
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都是要吃大亏、摔大跟头的呢。
为什么好多人意识不到,有些事情,还没开始做,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呢。
等到他们的幻想破灭的那一天,他们会埋怨父母,学校,还是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