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翻书笔记
作者:Roger R Hock
译者:白学军等
原著名称:《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 Explorations in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5th (fifth) Edition》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原著出版时间:2004年
来源:下载的 PDF 版本
豆瓣评分:8.8 (2496人评价)
被引用次数:184 (from Google 学术)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从此摆脱了哲学心理学的阶段,进入了科学心理学的阶段。
感谢 Riva 同学的推荐,此书果然是心理学入门的好选择,本来自以为对于各种心理学实验耳熟能详的自己,三个小时能够翻完,结果翻了七个小时,非常的系统,算是正式踏入了科学心理学的大门,认识了一下行为主义
有人整理了所有的40个实验: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39229/
一些新概念: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是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果的解释的西方政治学思潮和流派。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形成于20世纪初期,50和60年代盛行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行为主义作为一种观点,主张对政治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特别是通过使用定量方法,旨在创立完全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政治科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把政治行为作为政治的出发点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主张政治应从国家制度、法律、政治权利的性质的研究,转向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反对传统主义政治学历史的、法律的研究方法。
认知失调:
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6年首次于其著作《当预言失灵》中提出了此一理论,其观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员们对这种反直觉信仰的坚持,以及其领导人的预言失败后,改信人数的增加。因为地球灭亡的预言失败,“预期落空”增加了认知间的失调,结果使得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的成员们,为了减缓此一心理失调而改去接受新的预言;亦即,外星人已经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
在费斯廷格与美瑞尔·卡尔史密斯1959年的一个经典实验中,学生们被要求进行烦琐且无意义的工作,包括把书翻转四分之一圈,以及另一个,把汤匙放在盘子上,清空盘子,再把盘子放满汤匙,如此不断地重复。参加这个实验的人都很消极地反覆这些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会被告知实验已经结束,他们可以离开了。这是诱导性的服从的研究的一个例子。
不过,实验者随后向实验对象做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即他们被告知某位必要的研究助理无法进行这个实验,而这位参加者被要求去代为说服另一位接受实验者(此人实际上是知情者)这项刚刚才被完成的单调的,无聊的工作其实是有趣的且吸引人的。某些参加者受雇以20元的代价,另一组则是1元,而对照组不能被要求去执行此任务。
当之后被要求去评价拔钉子工作时,那些在1元组的人比起其他在20元组以及对照组之评价显得更加地肯定。这被Festinger和Carlsmith解释成为认知失调的证明。实验者理论化了人们在感受到介于矛盾认知的不一致 ”我告诉某人这项工作是有趣的,而实际上我却发现它是无聊的”。 当只被给予1元时,学生们被强迫内在化他们被诱导表现而产生的态度,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正当的理由。那些在20元组的情况中,这是有争议的,即为此行为有着一个外在正当的理由。行为内在化是唯一一个方式去解释受试者对于此任务的评价。这项研究已经被延伸于往后几年之中。现今被相信的是有一个冲突介于认知当中即 ”我不是一个说谎者,但我却说了谎”。 因此,这事实已经被带向靠近谎言一步了,更可以说,即此任务评价往上升了。
研究者更进一步地推测只有1元组的受测者面临到不足的理由以致于产生”认知失调”,所以当他们被要求对于这些任务而说谎,他们借由改变他们的态度以寻求抒发这些假定的压力.这种过程让受测者真正地相信这些工作是有趣的。
摘录:
美国心理学(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会制定了严格、明确的准则,指导以人作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下面是这些准则的部分内容:
“心理学家必须尊重个体的尊严和利益,尽量保护个人最基本的人权。心理学家应致力于增加时人类行为的认识,让人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谋幸福。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必须尽童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利益一一这也是研究目标的一部分。”〔引自美国心理学会(1981),《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关国心理学家》杂志,36,633一638页〕。
针片这些准则,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必须进守以下几条原则:
- 知情同意。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实验的决定。如果某人同意参加实验,这就称为知情同意。在本书中读者可能会看到,有时实验的目的不能事先告诉被试,否则将会使被试的行为发生变化并污染实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就要隐瞒实验目的。虽然如
此,研究名仍应尽量给被试足够的信息,做到“知情同意”。并且,只有在隐瞒实验目的后所得的研究发现可能会极具重要性时才可以这么做。 - 随时都可自由退出实验。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被试应该知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出实验的自由。这似乎是一条不必要的规则,因为很显然.被试感到实验程序让他们十分不适时,就能简单地选择退出。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如此简单。例如,在大学里.许多心理学实脸的被试是那些为得到学分
而参与实验的学生。他们会认为,中途退出实验会影响他们得到学分,因此他们并不自由。付费被试在参加心理学实验时,如果研究者让被试觉得只有做完实马全刁能获得报酬,这种不道德的诱导会使被试失去退出实验的自由。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被试应在实验开始前仅凭他们的参与便得到相应的学分或报酬。 - 询问执行任务的情况并保护被试不受到伤害。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有义务保护被试免遭实验程序带来的身心伤害。绝大多数心理学研究(包括所用方法)在进行时或完成后对被试没有任何伤害。然而.即使看起来无害的实验程序有时也可能使被试产生沮丧、尴尬、担心等负面影响。防止这种情况的常用措施是询问被试执行任务的情况。宅在被试完成一个实验后,特别是那些含有任何形式的欺骗的实脸,被试应立被告知真相。在此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向他们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目标,井且被试有权对有关向题进行询问。如果实验有可能对被试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研究者应该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被试,必要时再进一步讨论。
- 保密。除非得到了被试同意,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保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隐匿任何与个人身份有关的数据信息。通常,研究者甚至根本不采集有关被试身份的信息,而采用将所有被试的数据合并,计算其群体的平均差异。
在以儿童为被试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得到其父母的同意。其他的道德准则同样也适用于儿童研究。
美国心理学会除制订了以人为被试的研究所应遵循的原则外,还制订了严格的规则来规范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这些规则包括让研究者为动物提供适当的居住空间、合理的喂养、清洁的环境和医疗保健,禁止对动物施加所有不必要的伤害。美国心理学会《动物护理和使用的道德行为准则》(2004)的部分内容如下:
八种智能动物在实验期间应给予人道的关怀和健康的生存条件…开和…鼓励心理学家为实验动物创造丰富的环境,应该掌握保证实验动物健康以及营造丰富生活环境的最新文献资料当行为程序可以选择时,应该使用对动物造成最小伤害的方式。当使用厌恶性条件时,心理学家应该调整剌激的参数,使其既符合研究的目的,又把对动物的伤害降到最小。鼓励心理学家在合适的时间亲自尝试引起痛苦的实验剌激。
柯尔伯格把这六个发展阶段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具体参见下表。道德观念发展的早期被柯尔伯格称为“前道德水平”,该水平的特征是以自我的为中心,看中个人利益。它包括最初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儿童认识不到他人的利益,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不良行为将要受到惩罚的恐惧。在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的利益和需要,但他们的道德行为是为了得到别人回报的同样的道德行为。这时,良好行为的本质是儿童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情境施行的控制。
在道德发展到第二种水平时,习俗道德作为人际关系中个体角色认知的一部分开始发挥作用。在第三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是为了达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维持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的关系。按照柯尔伯格的观点,正是在此期间,金科玉律式思维开始出现,而且儿童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到了第四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和秩序的存在,并表现出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在此阶段的儿童从更大的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待事物,并以行为是否遵纪守法为衡量好公民的尺度。他们对现有的社会秩序表示认同,并认为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是好的。
当一个人进入第三种水平时,他的道德判断开始超越现有的法律。在第五阶段,人们开始承认某些法律
比另外一些法律好。现实中有合情不合法的事,也有合法不合情的事。处于此阶段的个体仍相信,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人们应该遵守法律,但他们也会通过特定的程序寻求对法律的修正。柯尔伯格声称,这一阶段的人在尝试调和道德和法律时将面临冲突。
最后,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第六阶段,他或她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遍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他∕她的道德准则做出决策而不考虑法律。决定道德的将是个体内在的良心。柯尔伯格在本篇论文的研究以及以后的其他研究中均发现,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全达到第六阶段。他最后认为,这种道德推理水平只能在具有道义感的伟大领导者身上发现,比如圣雄甘地( Gandhi )﹑梭罗 (Thoreau) ﹑以及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等。
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对这类社会影响的另一种解释是心理学家称之为“评价优虑”(evaluation apprehension)的现象。达利和拉塔内认为,当别人在场时,我们没有去帮助当事人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害怕难堪或被嘲笑。设想一下,如果你有帮助别人的愿望,而别人并不需要或不想让你帮助时,你将感到多么尴尬。我记得在我的青年时代,有一次与一大帮朋友在邻居家的游泳池内游泳,当我正准备从跳板上跳水时,我看见邻居13岁的女儿正脸朝下躺在泳池的底部,我看了一下四周,似乎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显而易见的紧急状况,她是溺水了还是在开玩笑?我无法确定,正当我准备大声呼喊并跳下去营救时,她懒洋洋地游出了水面。我因担心出错而犹豫了30秒。我们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类事情。问题是这些经历教给我们的是一种错误的东西:帮助行为很可能使你看上去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