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十年了,除了刚毕业的两年之外,其他的八年我都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的前两年基本上没法上网,只能用手机上网;没有大型的超市,大型的菜市场,条件可想而知。也因此有了抱怨的恶习,向父母抱怨当初非得要我考体制内的工作,结果对工作条件却很不满意。
刚到小县城不到一年,我看到的单位气氛是消极的,每个人都在被动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每天重复着自己之前的工作,没有人主动去创新,去提高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没有人会去请教业绩突出的前辈来提高自己某方面的技能。每天干完自己手中的活就凑到一块聊天,时间长了说的无非就是东家长西家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是别人的事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看着他们的现状,真的好焦虑,也好担心自己的未来。我想我一个大学生,难道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说句心里话我很不甘心,却又不知该做些什么,那段时间对自己而言,真的是一段很低迷的时光。同事们聊一些八卦时,我不喜欢听也从来不发言。久而久之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成天只知道看书。时间长了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但那时因为刚大学毕业时间不长,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做自己喜欢的事。
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一长,流言蜚语又出来了,说什么我太高傲,瞧不起人,不喜欢和人说话等等。听到这些我觉得很无聊。可又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和同事们打成一片,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太合群呢?在我开始自我怀疑时,我真希望有人能够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可是在那样一种人人都安于现状的环境里,没有人会指导我人生的路该怎么走。就在我陷入困顿时,有一件事却让我看到了希望,那就是随着国家整合教育资源的相关改革,县上要将一些学校合并。天真的我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进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可结果却出乎预料,我并没有进入期待中的学校任职。当时的我对这样的结果有抱怨,有不满。也因此我开始有了迫切想要离开小县城的想法。
后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从小县城考到了地级市,考到市里的生活虽然比县上好了很多。单位给我分了周转房再不用租房,有大型超市,菜市场,购物也比之前方便了很多。一切似乎跟县上是两重天了。最让我惊喜的是来到市里后发现周围有很多奋进的同事,有人考研,有人考了公务员,还有些人考到更好的地方。这些都让我不敢对自己有任何的马虎,同事们的励志故事也催促我不断努力。再回头看看县上的同事依然如初。每天依然是茶余饭后谈论着别人的故事,对自己的一切还算满意。每次见面都是东家长西家短,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是非,让自己看不到奋进的希望。慢慢的我不愿在跟之前的同事联系了,因为我听的多了觉得很烦,而且对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想要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决心也是一种无声的瓦解。也许每个人的活法不同,但我真的不想这样毫无波澜的过下去。所以虽然我已经考到了市里,自己在行动上也有所改变,同时也离开了一些自己不满意的环境,但我依然有着想要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我想努力找一份离父母更近的工作。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现在的我很庆幸,当时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离开了那个人口不到五万,出门你不认识其他单位的人,其他单位的早把你的底细翻了个遍的小县城。我也很难想象当初如果我不离开,如今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会安于现状。然后每天看不到希望,浑浑噩噩,每天在抱怨工作环境,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想着想着我自己都不敢在想下去。
所以现在我真的感受到了这样一句话的真实意义。环境会影响你,但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去努力改变自己。之前听过无数遍这样的句子。但却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改变自己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优秀,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逼自己不断努力,当有一天你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你有能力离开你所抱怨的环境时,你就会感谢自己当初的努力。
哲学上说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而自己生活、工作的环境作为外因,真的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所以当你处在不如意的环境中时,请不要光顾着抱怨,先学会去努力,努力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每一个当下,让自己慢慢学会不在抱怨,只愿埋头努力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