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想念母亲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风二马

母亲走了一年多了。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得很快,但我对她的思念没有随着时间有一丝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一年多,整个人的状态特别不好,说话做事都会不经意想起母亲,自己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或者该做点什么来注释这种思念,但坚定地觉得要做一点,哪怕用一点文字写出来。

有人和我说,不要总是想念,这样会让逝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也不安。以前呢,觉得时间可以减缓或平复所有的分别、痛苦、快乐等等或好或的情感,但现在,对于死亡这件事,我看不到时间的作用,也不愿看到。曾经问过姐姐,说我们要过多久可以不像这样想妈妈了。姐姐提起妈妈对她说过的一件事,妈妈说她生前有时路过外公外婆墓地附近的公路时,会忍不住眼泪含在眼里,因为想着,那些坟头里埋着她的父母;哪怕她的妈妈已逝去三十多年,哪怕她已过六十岁。听了以后我心里有些释然,原来会想念一辈子啊,这样最好,直到我也过去那边,大概就可以就团聚了。

母亲在时,有时一起说到已经去世的父亲,我们会一起感慨,死亡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可怕的地方是这个人再也不会回来了,无论哪里找,再也不会有这个人了。如果可以选择,哪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坐一辈子的牢,或者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起码心里知道这个人还在,还有万一见到的那天,但死亡这件事,彻底断了一切。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来了便来了,没了就没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失踪在天涯海角,好过消逝在眼前。

我从小就是个没什么男子气概的人,性格属于想的多,想的细腻,不太会决断,优柔寡断,我这样的,大概比较容易孝顺吧,之前特别喜欢和父母说话,读高中开始离家,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是我和父母不曾约定好的聊天,会聊到很晚。在家的日子,喜欢陪着父亲去散步,听他讲述他其实没有什么人可以讲述的生活、感悟、家族过去以及对我的教诲和期望。后来,我基本都在外地读书、工作,每年回家几次,特别珍惜陪着母亲的时间,我习惯把在家里的时间用几顿饭来计量,这样的计算方式大概也同样存在于母亲的脑海里,每一顿吃什么,尽量在离家前把我爱吃的都做一遍,每顿饭没有四碟八碗,就是一两道妈妈的菜,可以塞满我的胃和满足我对家对母亲的依恋。那时我拒绝一切的和同学的、朋友的、亲戚的吃饭、聚餐等,如果说小时候自己讨厌聚餐是因为害羞,那长大以后的拒绝是真的舍不得陪母亲一起的那一顿饭,对比陪伴母亲,其他都无所谓,一个情感细腻的“男孩”,且没什么出息的,大概就这点想法。

母亲很普通,和全天下可爱的普通的父母一样,通电话时常常是“钱够不够花,饭要吃好”。再也听不到了。

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我很喜欢和她讨论事情,我私下觉得几十年底层生活的经历,让母亲这样的普通人具有很多最朴实最实用的人生智慧,我喜欢和母亲家长里短的讨论,在和母亲的说话中,受益匪浅。母亲年轻时是孩子王类型的女孩,调皮,胆子大,有担当。嫁给我父亲后,家庭的气氛和生活的压力,在很多年里磨平她的棱角,隐藏了她的能力和智慧,一天一天的过活。直到家庭的变故之后,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发现不得不面对很多事情,很多她认知之外的事情,在经历了短暂的无措和彷徨之后,母亲不服输的性格和骨子里的智慧被激发,这样支撑了这个家二十多年。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应该是没少生我的气,生我这个别人眼里从小到大很孝顺,很听话,很懂事,很会读书的儿子的气,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办法说服和安慰自己说母亲的病和生我的气一点关系没有。对于她的病,我有好多的后悔,虽然我明白,作为子女,在面对父母重病时,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会后悔,选了这样的治疗方案,如果效果不好,会后悔没有选择那样的治疗方案,好在我们子女可以进行自我安慰,说,我们做决定一切的出发点是为了父母好,我们做的决定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没有对错,后悔也是应该的,自我安慰也是可以的。自己一直都会陷入纠结中:自己要是有很多的钱就好了,也许有更好的治疗,虽然心里清楚母亲的病,钱不会带什么病,如果有很多钱,也许可以早个五六七年,也许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消灭于萌芽。或者当初毕业应该回家乡工作,可以多陪母亲很多很多很多时间。

父亲走了以后,没法听父亲主题的歌,母亲走了以后,听到母亲主题的歌,都是一秒落泪,好在几十年后就可以团聚。人说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墙,父母都走了,要自己直面死亡,反而没有害怕,既然人生只剩归途,那就一步一步抬起头往终点走。

喜欢把自己比作风筝,父母是拉住风筝的两条线,断了一根,还剩一根,虽然会有些晃,但拉住风筝完全没有问题,可是,终于两根都断了,要自己飘了。

人生一世,不如草木一秋,草木还有茂盛时,人却只有归黄土,因为疫情,周年祭和清明都没回去,只能遥祭,母亲勿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