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一点感悟
人生是一个圆,这话在我身上验证了……
回到家乡,找份工作,居然要向年轻的孩子那样从拿低廉的底薪开始。想象当年的留学感悟,对今天的我似乎仍然有警示作用。
……凌晨1点半,我依然坐在电脑前,没有好的音响设施,我带着耳机听MP3。心情或好或不好时,都可以这样在一首首或老或新的歌曲声中,让那些或著名或佚名歌者引领着自己,去沉醉,去忘我。
有日子没写日志了。想写的时候没有思维,有内容的时候却没想起要写。一月是考试的季节,没有课可上,一周考两门。这让我晚睡晚起的恶习得到了更好的滋长,其结果是导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于是很无聊。尤其在周末,各屋的邻居都外出打工或会友去了,就剩下“游手好闲”的自己独守空房时,内心便一阵阵的发虚。
也许感性的男人很少,而我是其中之一。做任何事情都是凭一腔热情,而少有理性的思考。想出来看看了,便可以不顾一切,把前半辈子的积蓄都花在这上面,不去计较后果。如果维持现状,今年夏季我就要打道回俯,因为我已没有钱读第二年了。
该打工了!只是我极想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可是2005年就是给了我太多的不顺利,到年关还收到比利时政府给的一大“礼”,布鲁塞尔劳工部在12月21日给了我一封挂号信,我在刮着大风的28日收到,凭着自己有限的法语,知道申请工卡被拒绝了!理由是我是非专职学生,而实际我是。真是TMD可恨!其实没有工卡依然勤奋工作的人多的是,没想到,做个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这么的不容易。但是我并不着急。这是欧洲,干什么都慢三拍,犯不上让自己上火。托人用荷兰语(三种官方语之其中一种)写了申诉信,估计没有一个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福是祸由它去,老天爱笨小孩。
![](https://img.haomeiwen.com/i3558247/eb3b273d1273bee9.jpg)
人生需要努力,需要经历。我现在会觉得,出国留学,26岁以前是黄金时段。这个时期的人,智力和体力都是最佳阶段。好好打拼,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30以后出来,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话,不用打工,出来镀个金,旅旅游,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但经济条件并不好,尤其是有了家的人则要慎重考虑,一不小心,你可能把自己的婚姻也搭上了。当然,出来纯粹为打工的例外。而36.5岁的我,依然过着快乐的单身汉的小日子,偶尔,我也打个小算盘。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所以我依然随心随性的生活着。听张敬轩的《断点》我会伤感,听张含韵的《星期天》我会摇头晃脑,也许到了40岁,我还是爱听周杰伦的《东风破》。没办法,就这样了。呵呵。
后记:现在看当时的自己,会不会很傻很天真。10年后再看现在的自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