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不成人
我的标题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也不是噱头,它是《深阅读》这本书上警醒我的一句,斋藤孝在文章写道:
【所以我认为“不读书不成人”,尤其是对学生,我时常告诫他们,不是“读书比较好”,而是“不读书不行”。】
回顾自己之前的三分之一的人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走来,都是别人眼中的学霸。但是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并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也许是为了谋求一份还比较体面的工作,能有一份不错的薪资,足矣。
高中的时候那样的学习压力之下,很难说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书籍,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为了考试大量的刷题,整个人都是处于麻木状态。到了大学一下子“自由”了,整个人也放松了。这个时候,反而有一点迷茫。
大一的心理测试中,我发现自己有那么一点抑郁倾向,当时感觉很羞于对人讲,也害怕被人知道。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到图书馆找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去看,就在那时开启了认识自我的道路。然而当时读书的经验并不多,也不知道去哪里找相对适合自己的书,就这么盲人摸象似的度过了大学四年时光。
我学习能力还比较强,专业课学的比较扎实,找个可以谋生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了以后,我几乎就再也不读书了,一到周末各种玩,没有事业心,没有上进心,只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自认为当时在学校学的那些都没用,出了社会完全用不上,殊不知自己正在享受着当年读书的红利,而这个红利正在慢慢消失。社会也正在惩罚像我这样不读书的人。
我从深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大常州,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二三线城市的无忧无虑的小日子,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啪啪打脸,我和老公从此过上了异地的生活。带孩子的辛酸,工作上面的瓶颈,让我力不从心。焦虑感一直困扰着我,我找不到出口。
这个时候罗胖出现了,他说他懂我的知识焦虑,跟随着他的推荐,我了解到了“得到”这个平台,这个平台聚集了各路精英。我订阅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宁向东的管理学课”,“刘润的商学院”。我在简书上写东西,我的内心充实了很多。但是很快又会发现自己想学的东西太多,好像什么都想要,但最后留在自己精神里面的东西好像也没剩多少。
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老公推荐了斋藤孝的《深阅读》,这本书带我们重新审问了读书的意义,书中点出了读书的三大意义: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者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扪心自问,我好像大部分都只是为了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读书太有功利性,以至于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人和机器不一样的就是,人有心灵,有审美,有自己的感受,还有就是会痛苦,有痛苦就想去排解。
斋藤孝说: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我深以为然,现实当中你能找到几个天天听你吐槽的对象,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闺蜜?你的死党?现实情况是每个人恨不得都是正能量的化身,生怕自己的一点情绪露出来就毁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积极形象的人设。况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大家都很忙,谁也不愿意天天当你的垃圾桶。所以,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跟贤人交流思想,你会发现你的那些挫折压根不值得一提,你会觉得你太玻璃心,太肤浅了。
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是忙着去活,还是忙着去死,愿大家都能心怀“贤者森林”,多读好书才不枉来此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