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

2021-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子123

上月底,二姐的儿子结婚。二姐为此吐槽几回。内容是儿子要钱还不知道感恩。

絮絮叨叨,满腹的怨气。

作为旁人的我,只是听着并不能理解到他们母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敌对情绪。娶媳妇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情,怎么就搞得母子敌对?

大姐的女儿非常优秀,读书一路绿灯,直到考研,深圳上班。然后一年后,急转直下,辞职回来休息,考会计师。

在常人理论里,很难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变化?去年夏天我见过她的女儿,不到30岁,却阳气明显不足。像一朵含苞的花,还没有开就要凋谢。所以在她提出辞职时,我表示支持。这样压力下的工作,即使光鲜,也太耗损心力。

大姐生活在郊县。女儿很少回家,甚至是能不回家就不回家。这样估计给父母增添了压力。人毕竟不能完全脱离生活群体。他们母女之间也是能不见就不见。见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也是女儿。住在一起大家很多作息理念不太相同,彼此夹馍。就生了分她出去的心。正好手上有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就给了她。却没想,真是白眼狼再现。

房子一搬进去,便见不着娃。不见就不见,也无所谓,难得清闲。问题是你再有事找她,比如安排她做点家里属于她自己的事。便开始翻脸不认人。似乎是强盗上身。给可以,要不得。

这个时候才体验到两个姐姐对于孩子的情绪体验。

体验到了,能怎样?

放手!

她要自由,你拿钱物制约人,自然遭到反抗。

诱饵是你放的。鱼咬钩吃了跑了你能奈何?

你没有贪心哪来失落?

今天女儿打电话我,声音有气无力。感冒几天,死活不吃药。汤药难喝,又不肯多穿衣服,似乎显肉。

作为妈,大抵都是心疼气极,唯独少了放下。还是开车送去葱白,艾条。

看到她毛衣不穿,脚蹬凉拖,打着喷嚏,你能咋的?武汉温度已经是最低1度。

已经不是孩提时,可以撑在床上套上衣服的年代,人家明确说不?

那是一种个性与独立。即使与死亡擦肩,那也是别个的选择,你想咋的?

其实不死心的都是我们这群妈。他们的人生,我们拿自己的经验印证。害怕他们受苦,走弯路。但有用吗?多少年来,没有一个妈宝男,妈宝女成事!

固不能成事,也没有自我独立的判断,那这样活着有意义吗?

写到这里我内在充满了矛盾。

一个念头要放下,一个念头要抓取。放下的是良知,抓取的是恐惧。

作为七十年代的女人,我们姊妹三个都很优秀。大姐是单位办公室主任,好几年叱咤风云,业余学营养中医;二姐是铁路单位,工作顺心,业余学摄影心理,退休后直接被聘当老师。我自己也是一路耕耘,不肯放弃自我成长。

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远离我们?

佛道说孩子都是来讨债的。那我们的孩子除了对抗,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利益?

他们身上的那股能量来自哪里?一定要把父母与自己推到非黑即白的境界,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如果做了求同存异的选择,是不是对彼此奉献更多?

再或许我们身上的优秀给予他们压力,也给予他们不好的评判,对他们的不认可也反弹到我们身上?我们是否从内在接纳他们的如是?如是如此?

我们在成长获取知识的同时,我们的自大也由此膨胀,过大放大的自我压榨那些还没有机会成型的下一代?

认为子女不孝另一个方面也让自己受害。

受害的角色让我们没有机会能力去看到更大的面向。而这股压力发射到子女身上,他们一边自责一边反抗,逃离。这样造成了两代人的分裂。

今天我看到了这点。源于我感受到来自女儿的对抗,隔离。看着这个如今身高158,体壮如牛的人儿,想着当初在手上的握持,蹒跚,心里发酸。但发酸过后,我更多是想要看到背后的家庭动力?谁造成了这些?我们要怎样面对?怎么样才对彼此贡献更大?

我只能说有时候看着孩子摔跤是一种能力,允许他们自我选择,无论输赢,做如是观是每个父母应该具备的品质。

愿所有的孩子与父母都安好!各取所需!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父母活着就是为了看孩子这颗瓜,我觉得是两代人的悲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