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阅读记录
今年比往年书读得少了一些,只有三十本出头。原因有二。
第一,眼睛老花得越来越严重了。喜欢纸质的书,但看纸书就必须戴上老花镜,否则看不上一页,眼睛就累得连带着脑瓜子都跟着一起疼起来。即使戴上老花镜,连续看一个小时也会头疼。【画外音:读书要趁早啊】于是就偏爱起Kindle了,毕竟放大字体这个优势简直是老年阅读者的福音。
第二,意识到自己阅读能力其实不太行,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真的读懂。过去的走马观花式阅读,最终结果是片叶不沾身。
今年的阅读有四个主题:
(一)史哲类
今年初原本有一个flag,就是读完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前三卷。这个flag直接倒在了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上。最终在B站上看了几所大学的古埃及史、古印度史、美索不达米亚史公开课,才算勉强把第一卷合上。结果呢,仍然是一脸懵逼。
所以第二卷就遥遥无期了,直接开始怀疑人生,转去看杜兰特的《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胡乱看了一本《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复习了一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然后,一个小小的机缘,把我带到了今年的第二个主题。
(二)佛学类
作为一个曾经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三大宗教始终是抱有不信任但很好奇的态度。前些年,读过一些圣经和古兰经的原著和历史研究,兴趣不大。当时也立过flag,等有闲时,一定要看看佛教和道教经典。
对佛学的入门从金刚经开始。鸠摩罗什译本的金刚经才只有五千多字,但这本经到底在讲什么,千余年来,无数的注疏汗牛充栋。我从简入难,第一本是南师的《金刚经讲什么》。我是知道南师是比较爱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南师是个风趣的人,每个话题都能讲得活泼有趣。所以从他这里入门,只要心里时刻警惕些,便不会有大麻烦。第二本是星云大师的《金刚经讲话》。第三本是六祖的《六祖讲金刚经》。第四本是江味农的《金刚经释义》。
一边读金刚经释义,一边临写了几遍张即之的金刚经。书法与佛学共进,不亦快哉。
接下来开始接触佛教论藏《阿毗达摩》。只是论教经典的体量太大,以我的水平,直接跳进去保证淹死。所以起首读的是南传派玛欣德尊者的《阿毗达摩概要(上中下)》。这本书几乎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佛教的认识。世俗概念里庙里烧香拜佛的佛教,包括金刚经里“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这种传教式的佛教,跟论藏里的佛教可以说是全然不同的两种东西。论藏的佛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心理学。甚至可以说佛教中很多世俗理解,都与佛陀教诲相背离。
(三)文学类
因为一头跌进了佛学的大坑,今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读文学作品上。
2023年起首完整地读完了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这本经典小书虽然是文学评论,但本身也是本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了。
接下来读了《尘埃落定》、《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霍乱时期的爱情》、《苹果酒屋的规则》,重读了《飘》和《红楼梦》。
与《霍乱时期的爱情》相比,《飘》就露出通俗小说的底蕴。虽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飘》的地位很低,但并不妨碍它拥有大量的粉丝拥趸。就像虽然我知道经典文学更有阅读价值,我今年也还是又读了几本网络小说,并非常享受这一杯杯快乐肥宅水。
(四)科幻类
严格地说,这应该算是文学类里的子类,但我还是要把它独立出来,这是因为最开始选择这个主题,是想了解一下这些年国内科幻作品的质量。看的第一本是《2021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不客气地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又读了一本宝树的中短篇科幻集,更不客气地讲,弃楼了。目前看来,中国的科幻小说仍然是大刘的天下。
最后读了《失去一切的人》。严格地讲,这不能算科幻,而应该算是社会伦理小说。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国?到底是否可能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是这本小说想要探讨的问题。
最后,七七八八读了几本杂书。有更年期妇女的关注《灸热的你》,有自我成长方面的《当下的力量》和《重新认识你自己》,有社会学方面的《贫穷的质感》,有量子科普《现实不似你所见》。值得重读的是《现实不似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