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奔跑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看父母
仅欣赏文章就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是在本科,那个时候不会对所阅读到的内容过分深究,个人的情绪也极易被调动起来,赶紧翻出手机打电话给家里,不搭调的表达着自己对爸妈细碎又表达不明的爱。
我从小不完全同父母住在一起,对父母的理解更多的是从奶奶那里接收,爸妈很辛苦,爸妈吃的所有苦全全是为了孩子,于是我的同年敏感而自卑,因为家里生活向来朴素,父母埋头苦干也不过尔尔,我对我家的定位十分明确:穷。
这同表哥对我家的定位有极大出入,他觉得我是所谓富二代,似乎亲戚长辈也会调侃我是爸妈的“千金”,但奇怪的是,我同父母的疏离感,如同被一条生来就有的横亘于其间的鸿沟分隔着,别人在父母面前对我的各种称呼,我无论如何都套不到自己身上。直到高中,高三一年的相处仿佛一下子盖过了过去十多年的陪伴,我跟朋友们“表演”的所有关于父母的爱似乎全都实现了,我那两年应该是快乐的吧,即使家里出现变故,我因此愁出胃溃疡,成绩却还算是理想的。
因此大学时期读到这段文字,满心都是不舍,不舍得那段时间难得的相处。
现在研究生毕业工作满半年了,自正式入职起,经济独立,现在也开始有规划的为自己投资,今年的计划也算得上张弛有度,稳步向前,就连结婚嫁人都被我安排到了自己可掌控的范围,我开始活的教条又紧绷,企图为自己未来的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企图弥补自己小时候的父母羁绊的确实。
今天对个人的书单进行整理,再次翻开这本书
读到这段文字,新的阶段、新的见解
工作后的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怀揣着当年因为家庭变故放弃的梦想
硬逼着自己不断向前
前进、奔跑、赛跑,时刻把自己摆在人生的赛道上表演参赛者的角色,却忘了行动同样逐步放缓的父母。不知道从何时起,爸妈买东西给我后我小心翼翼表达谢意莫名转变为了爸妈小心翼翼向我提出一些小小的请求。
下午的阳关照在对面楼上很耀眼,让人昏昏欲睡
我眯眼看着外面的天空
“不知道父母现状如何了,想想也都是五十的人了...”
是否还能跟从前一样,忙到不见人影
是否决定放缓脚步,撤下赛道,欣赏沿路风景
爸爸的脾气变得柔和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暴脾气更胜他当年
所以相比我 反而显得他脾气更好一些?
工作后时常要克服自己的不足
因此熬了不少夜,看到镜子里眼角下的细纹
我鬼哭狼嚎,捶胸顿足,不知道当年的妈妈是如何面对衰老的
算算年龄
现在的我竟已经进入了父母那段忙到走路带风的年龄段
而父母,却进入到了爷爷奶奶的辈分层
洗手池上脏兮兮的小杯子,好像是染发用的
原来父母真的在变老,脚步也真的在放缓
他们不再是能摆平一切的超人
现在飞快奔跑的,是我才对
我正试图在最好的年纪抓住一切 改善我的一切
也试图改变家里的什么
现实与社会一遍遍鞭笞着我,推着我前行,我乘着这个势头,迎难而上了半年,好像许久都没有认真同父母谈谈了,不知道他们现在又在为什么努力着,过得怎么样
嗯,回家应该好好和父母聊聊天了
再次读龙应台老师的《目送》,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解读:
父母的角度是目送中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而从孩子角度, 我想回应父母:
我们努力奔跑
试图跑出让父母安心的模样
我们用坚定可靠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们:不用追
我们会安顿好自己,赛道跑完一小圈
会回到你们身边,陪你聊天,与你话家常
一圈又一圈
直到你们成为孩子模样
我们唠叨着照顾你们,发各种养生链接给你们
嘱咐你们好好安享晚年
不必追,不必再操心
在奔跑的赛道上
我们会记得回头看你们
要好好的
嗯,对,向前奔跑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父母,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