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读书散文

遇见鲁迅

2018-02-16  本文已影响21人  super汗
来源网络

腊月的一天,我在图书馆新书上架的专区上,偶然看到了钱理群先生的《鲁迅与当代中国》。我想起几年前,大家对中小学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的收录一事议论纷纷,而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却仅仅存在于学生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其余竟毫无所知,十分惭愧,故借来一读。

说实话,自己对哲学和思想领域的文字是缺少感觉的。前段时间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得很狼狈,并不理解其中深奥的文字。最后的印象也仅仅是感叹作品思想的深邃以及思维的广阔。

在花了一个月时间读了钱理群先生的这部《鲁迅与当代中国》之后,竟为我打开了认识鲁迅先生的另一扇大门。尤其是其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做的一番解读,竟让我这个木鱼脑袋产生了些许共鸣。

以下我的所说,都是自己的一些感受,皮毛之语,若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青年又何须寻那些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这是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的一段话,同时也被引用到了钱理群先生《鲁迅与当代中国》的书中。

当下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信息爆炸,快餐文字盛行。书架上不知何时开始充满了各类“指导人生”的书籍,有“职场快速入门”,有“高效利用时间”,有“教你30天读完300本书”,网络上甚至还有那些“教你快速掌握搭讪技巧的导师”……

我没有深入读过这些书目,我不否认其中的某些经验和技巧确实值得受用。我想问的是,这些道理、经验和技巧真的能在读过之后就能拿来用吗?

鲁迅先生所说的“泥土精神”,我想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这些所谓“能够让你快速上手”的大道理是无法让你读过之后就能避免“掉入坑里”。绝大多数的道理和经验都是要经历一堂叫做“教训”的一课,才足以让人将其牢牢印在脑海中。

真正的导师是什么?

真正的导师从来就不是直接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相反,他也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走,但他绝不会高谈阔论、胡说八道,而是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地和你一起朝前摸索探路的真老实、真朋友。

这里不是说我们要拒绝他人的人生经验甚至教训,这些也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应该认真吸取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人生早期,尤其是大学阶段,要广泛的阅读。唯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确立人生目标、寻求价值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切的所读所见,都应经过自己的实践,切实转化为自身的血肉。

在实践中,我们会遇见“深林”、“旷野”和“沙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障碍,但我们是年轻一代,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同时鲁迅先生也告诉我们要“寻朋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人生未知的奥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不懈,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未来才有希望。


“在当下中国,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而又喜欢思考问题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迟早是要和鲁迅相遇的……当一个人春风得意,对现状和对自己都非常满意的时候,和鲁迅是无缘的,读不进去,读了也没有感觉。但一旦人遇到了挫折,特别是到了绝境,对既定秩序,对自己感到不满,要寻求新的出路、新的突破时,就是接近鲁迅的最佳时刻:鲁迅是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结构中的异端,另一种存在,她所提供的是另一种思想,另一种可能性。”

这是钱理群先生在《鲁迅在当下中国的历史命运》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自己。当初自己选择这个职业,豪情万丈干事业、壮志冲天要考研,无奈却因体制内的不可描述的原因,未能如愿,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可能当下就是我最不如意的时候了吧……

钱理群先生总结出的“鲁迅精神的三大内涵”——硬骨头精神、韧性精神和泥土精神。也许这也正是如今深陷在这个三线城市小机场的小医生所急需的精神食粮。


也许,我真的应该去鲁迅先生那里寻找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