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二结束了
当最后一门马原试卷回答完毕,合上笔的那一刻,意味着我要正式对自己的大二告别了。回顾整个大二,也是收获很多很多,虽然没有感受到在行为或思想上有很明显的进步,但能感受到在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特点这方面比大一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些体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一一记录我的思维转变。
第一:绝大部分人无法做到“五边形战士”。
我一直认为大佬应该都是五边形战士,在遇到任何事情应该是面不改色、冷静思考,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磁场,能给人安心的感觉,我误以为想要做到这样,必须在更方面都要做到优秀。所以,在练习长跑的时候不断追求速度,十公里从5.30到5分再到4.30,但从这里开始就差不多到目前身体素质的瓶颈了,时间不允许我再花得更多。无法达到想要的成绩的时候,我开始选择接受,接受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平庸;然后是在学习算法上,大二正好是我规划的打算法竞赛的时间段,所以花更多时间在练习算法,为了能增强算法熟练度,我选择题海战术,但总结和回顾没有做好,染上了容易急躁的习惯。这两件事相当类似,我可以把这些事做得不错,但是难以突破,因为我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这些,时间花在哪,哪里更容易出成绩。
长跑,专业的、长期进行训练的人,一定更强;算法竞赛,我要是在短短的一两个月速成并拿奖,那每天都在刷题训练的acmer的努力该放在哪?
所以,我们基本无法做到“五边形战士”。甚至,练两边形、三边形战士都是不简单的。至于我,需要专心发展的一边是专业课和技术栈的学习。
第二:对“大佬”的认识。
刚才也说了,绝大部分人难以做到“五边形战士”。但世界上的大佬依然那么多(相对而言),在长跑的时候,我觉得詹旋学长就是大佬,跑的很快很稳,说话完成作业也是,有规划很自律;在学习算法的时候,我觉得队长就是大佬,因为他算法很强、思维很敏捷,最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对自己严格要求、乐观自信不断改善纠正、寻求更进一步。发现他们拥有一些共同点:1.目标清晰,2.对于为了达成目标需要执行的手段,对自己是很严格的,3.遇到困难问题,依然在夹缝中寻求破困之法。
不过,我想成为的大佬是多元的,就像长跑一样。就像《强风吹拂》中对强大的重新理解:跑步的追求,不是“快”,而是”强“,快是单一的,而强是多元的。像一些成功的人像雷军一样,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事得心应手,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能以某种方式来相当好的去处理。
强到什么程度?强到别人想起你时,没有攀比的想法,让人从心底觉得让人安心、可靠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