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笔记35
肆·旧去新离,挽情终竟孑一身(2)
比起徐悲鸿不管不顾的个性,蒋碧微心思细密。在与徐悲鸿的家变里,她一直扮演着令人同情的角色,与张道藩有了私情,道德上的优势就会丧失殆尽,且将会对张道藩的仕途造成障碍。为此,她百般掩饰。为方便通信,蒋碧微为自己取名“雪”,而张道藩则以“宗”自称,几年间,甚至对父亲,蒋碧微都刻意隐瞒着。
但徐悲鸿当时并不知其中内情,犹在不断与蒋碧微争执,两人的关系越闹越僵。此时战局亦动荡不安,到了1937年9月下旬,徐悲鸿希望妻儿能到重庆去避难,而他由于有大量书画放在桂林,暂时无法前去。
眼看战局愈来愈危急,徐悲鸿怎能放心离去,最后,蒋碧微答应领着孩子前往重庆,但明确提出到重庆后的生活问题,徐悲鸿表示,愿将每月薪水的一半交给妻子。
9月27日,徐悲鸿先行前往桂林,10月6日,蒋碧微在张道藩的送别下,与儿女乘船前往重庆。战乱之中,此一别,不知是生是死,是否还可再相见。蒋碧微呆立船上,伤心地饮泣起来。
张道藩更是心意黯然,神不守舍。分别前,他写信给蒋碧微:“……我只希望彼此真正做到‘海枯石烂,斯爱不泯’这八个字,那就好了……”
也许恋爱中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免俗,“海枯石烂,斯爱不泯”的俗套誓言,竟让蒋碧微从此感动一生。
蒋碧微没料到,徐悲鸿很快也到了这里。
这次回来,徐悲鸿非常有诚意,一向节俭的他,为妻子买了两管玉萧和一段丝质衣料。想来,徐悲鸿是盼着妻子能念起当日在法国,她吹箫,他作画的日子。他知道蒋碧微喜欢漂亮服饰,故又买衣料送她。在重庆期间,徐悲鸿甚至还买了螃蟹回家,这在平时吃饭非常简单的徐悲鸿,真是太难得的奢侈。
对从来自负一身傲骨的画家而言,种种举动实在已颇有讨好的意味。故而在重庆的友人间,引起了“轰动”,有人把徐悲鸿的示好,归结成一个词——“巴结”。可蒋碧微并不领情。
没想到送走了朋友,蒋碧微却冷冷地说“你怎么办呢?我这儿可是没有地方可以住的啊!”
闻听此言,徐悲鸿惊愕之极,他二话不说,转身就走。或许是念及过去太伤蒋碧微的心,在后来的日子里,徐悲鸿一再低姿态地恳求蒋碧微,甚至于痛哭流涕,蒋碧微却始终不肯松口。
感: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