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白说》
将心比心-《白说》
近年来常听到有关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不禁让我心寒和困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还剩几多?
白岩松老师认为:医生的职能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赞成!莫名的,关于这个话题今天有了N种猜想。(对象:排除能将心比心的善人&医生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一)猜想
1. 假设医生是个人
肯定有人要马上呛声: 医生不是人,难不成还是神?!说对了,医生也是个人!那么我要求医生100%把我治愈,不就是把医生当做神吗?古往今来,被称作“神医”的也就那么几个,再者神医也是靠着天赋一步步学成的,对每个医生都要求100%的治愈率,会不会有点苛求?
2. 假如我是个医生
假如我这个医生接到一个紧急病患,病患家属对我撂狠话或者明暗示:如果救不好,等死!我会怎么做,怎么反应呢? 治好了,不过得句谢谢,还要回话:这是我作为医生的职责!救不好,可能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我想我可能手抖心寒,出错率暴涨,感叹入错行吧!医者父母心,我宁愿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有一颗善心!
3. 假如我不幸挑了个庸医
我是否也应该反思下,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否需提升?自己是否为了贪小便宜而选择了非正规诊所?有什么原因导致我做了这样的选择?
4. 假如我是个讳疾忌医的人
假如我是个像蔡恒公那样的人,扁鹊神医早为我指明了生路,可我就是不信,自我感觉身体棒棒,医生就是为了坑钱,我才坚决不入套。等到病入膏肓,才命令扁鹊必须把我100%治好,这。。。强人所难
5. 假如我自觉生无可恋,放弃治疗。就算神医能妙手回春,也无可奈何吧。
慢慢地我明白,假如我们的亲人意外离开,冥冥之中就已注定我们今生的缘分浅到此为止。这是否也在暗示我们要打破固有的生活状态,换一种生活方式?
(二)反思
记得很久以前在《意林》上看到一个医生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反思。内容大致如下:一天,一个年轻女子带她妈妈到急诊室看病,妈妈手脚一边不能动,医生担心是脑出血引起的,非常紧张,守在她身边,不断帮她量血压,又陪她一起去照片子。虽然医生电话一直催个不停,但他判断这个病患是最紧急要紧的。事后,年轻女子表示了感激。隔天,当医生在抢救另一位病人性命时,收到紧急通知:昨天的年轻女子在大吵大闹,叫说医生到底死到哪里去了!医生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年轻女子流露出一脸不满的表情,毫不考虑地说:“没有事情!我只是觉得住院一定要有医生来巡房。不管你在救谁,反正我们住院了,我就有权利要求医生随时在我们面前出现。” 最终医生感慨:人都是善忘的,只要角色稍微一转,随时都会忘了自己先前的经历。她只记得她的生命很重要,无时无刻把自己放在社会的重心,却忘记了要将心比心,然而环境&角色难免会一再转移!
中国的医患矛盾其实是个社会问题,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尝试改善: 比如思考医疗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加强培训医生的安全意识: 是否治疗&怎么治疗最终须由医学、医生经验和家属以及病人的依从度共同决定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管住嘴,迈开腿。定期做体检,防患于未然。假如我生病了,自己先找找可能的病因:是不是吃错东西?是不是让自己太累了?是不是没锻炼身体? 牢记将心比心: 医生的职能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唯愿大家身体健康,将心比心。
唯愿医者仁心,医德无量,医术高明。
唯愿医改制度能更顺畅。
将心比心-《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