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沈湘(外一篇 )王 跃

2019-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七月夏日

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西方大师们在感叹:

“美声的故乡将要东移!”

                                                    ——题记   

  2001年新春的一天,我来到沈湘的得意门生、声乐家邹本初的府上。年逾花甲的邹教授捧出自己刚刚出版的《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一书,沈湘大师那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也随之“蒙太奇”般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国的卡鲁索

沈湘于1921年出生在天津一家颇有名望的外科医生家庭,父亲虽然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个音乐迷。少年时的沈湘受父亲影响,也喜欢唱歌,尤其父亲从国外带回来的洋唱片,更成为他终日相伴的“好朋友”。沈湘在这些“好朋友”中,特别欣赏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他被这位世界著名男高音的歌声所陶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已经上瘾了!”1939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全市唱歌比赛,已是南开中学歌咏团男高音的沈湘,一举夺魁!

与此同时,身为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李德伦,也同样酷爱音乐。一位朋友告诉李德伦,天津有个叫沈湘的人歌唱得非常好;这位朋友去天津时,也同样告诉沈湘,北京有个李德伦,也非常喜欢音乐。两位年轻的音乐才子,虽然未曾谋面,却开始了“神交”。1940年的一天,李德伦在北平新新剧院(原首都影院前身),出席一位日本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欣赏过程中,李德伦同后排座位上的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低声地品评台上的歌手,谈得非常入神入画。临散场时,俩人才恍若眼前一亮,旋即开怀大笑,原来彼此就是早已相互“神交”的老朋友啊!这年,沈湘由天津考入北平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选修音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沈湘因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占领而转学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攻读英国文学,同时又考进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苏士林、拉普、帕契等几位外国声乐名师的指导下,他的歌声唱得更富有艺术魅力。1944年,二十三岁的沈湘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独唱音乐会,全场听众为之倾倒;声乐权威评论家誉其为“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国的卡鲁索!”。

沈湘虽然由此名声鹊起,但他始终保持一颗爱国赤子之心。那年,音乐学院在汪伪政府的控制下,组织了一场为日本捐献飞机的“义演”音乐会,要求沈湘独唱,沈湘愤然拒绝演出,结果被音乐学院开除了学籍……

我的事业在祖国

沈湘完成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业回到北方后,多次在津京两地举办独唱音乐会。然而战乱使他的事业发展屡屡受挫。有一时期,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屈身到天津一家仓库某个差事做。是金子总要发光。这天,一位朋友代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找到沈湘,请他去北师大教书。鉴于沈湘的声望,师大音乐系主任还颇有些顾虑,一位大名鼎鼎的歌唱家,会安心当个教书匠吗?他见到沈湘时,很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学校的教授位置已经满了,只能给你个副教授的职称了。”沈湘却很谦虚:“我这么年轻,给我个副教授职称,不是‘烧’我吗?做个讲师就可以了……”这是1947年的事情,当时沈湘年仅二十六岁。

北平临解放前,有人为沈湘争取到了去美国芝加哥音乐学院留学的全额奖学金。沈湘却认为,祖国行将解放,有做不完的工作,自己的事业还是在国内。故此,他毅然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沈湘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务和外事活动。一次在中南海演出,沈湘以戏剧男高音的辉煌歌声演唱了《黄河颂》,获得了全场中外宾客们的一片热烈的掌声。谢幕时,周恩来总理走上舞台,握着沈湘的手高兴地说:“唱得太好了,苏联朋友很喜欢你唱的歌!”1958年,沈湘在著名的俄罗斯歌剧《黑桃皇后》中,成功地扮演了男主角格尔曼,再次受到了苏联专家们的高度赞扬。1962年深秋,中央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独唱--交响音乐会”,李德伦特邀沈湘演出前半场的独唱节目;《星光灿烂》、《花之歌》等一曲曲西洋古典歌剧咏叹调;《啊,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马来卡莱.》等一首首意大利名歌,以及我国的一些著名歌曲。歌声回荡在整个音乐大厅里;动听之处宛如小溪流水;激越之时仿佛要透穿乐队的“音墙”。听众们被沈湘的歌声所折服、所陶醉;阵阵掌声、欢呼声响彻大厅……

永远的沈湘(外一篇 )王 跃

点石成金

“十年动乱”期间,沈湘被剥夺了演唱的权利。他对好友李德伦说:“他们不让我上台演出,我可以教书。如果有一天书也教不成了,我就去做嗓音医生,给一时嗓子患病的歌唱演员治病。”当年,意大利声乐界评论卡鲁索时,有这么一句话:“他有着宏亮的嗓音和高度的呼吸控制技能。”沈湘也同样认为,呼吸和发音、咬字、吐词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会同语音、医生等有关专家,在北京天坛医院组建了一个嗓音矫治小组,第一次把发声训练纳入到嗓音医疗中去。某省的一位评剧女演员,嗓音长期不适,影响了正常演出。后来找到沈湘,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训练,不仅恢复了演唱功能,而且比原来唱得更正确更科学了。然而,由于“ 四人帮”的迫害,沈湘的教学工作也被停止了,勒令他去做清洁工。有些崇拜他的学生,只能偷偷找上门来求学。每每此刻,

沈湘不顾自己身患严重冠心病,带着学生到公园或胡同里,以聊天的形式授课,使那些在畸形年代中有志于声乐事业的学子们,大开了民族与世界声乐的艺术眼界,也为他们今后成为国家声乐界之栋梁,夯实了基础知识。

粉碎“四人帮”后,沈湘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为发展祖国的声乐艺术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自1978年恢复教学以来,他常常在病情发作的情况下,坚持为学生们授课。实在忍受不了时,就含上一片“异山梨醋”片,待病情稳定了,又继续讲课。辛勤的耕耘,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特别为世人瞩目的“五个声部”六位学生:女中音梁宁、花腔女高音廸里拜尔、男低音刘跃、男高音范竞马、男中音程达、男高音黑海涛,自1983到1992年的十年里,几乎年年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或夺冠。人们所熟悉的男高音程志、女高音殷秀梅、女中音关牧村,也都曾获得198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奖。如此闪光耀眼的成绩,令外国评委、专家们大为震惊;连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也不得不敬佩:“沈湘教授是个伟大的人,我很爱他!”

中国声乐艺术的迅速崛起,使得沈湘的名字也随之飞向全世界。他除了年年带队出国参赛、出任国际评委、主持国际获奖歌手颁奖仪式外,还连续六年赴芬兰,为国际歌剧节主办的“声乐大师班”授课。这些“洋弟子”,在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沈湘教学的魅力,一致称赞他的教学法具有科学性,是“点石成金术”;当地报界也赞誉沈湘是“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

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西方大师们在感叹:“美声的故乡将要东移!”

大师事业后继有人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沈湘却因心脏病再次复发,于1993年10月4日,在北京溘然长逝。

沈湘事业一生辉煌,却没有留下什么专著,甚至连唱歌的录音资料,也因“文革”动乱而残留无几。值得庆幸的是,沈湘从1947年到1993年执教的近半个世纪,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演唱家以及教学人才。这些精英们在我国的音乐界、教育界都占有重要席位,他们继承沈湘事业,为发展祖国的声乐艺术,做出了各自贡献。

邹本初教授就是沈湘的优秀学生之一。邹先生自 “老师领进门”时,就开始注重收集、整理沈湘的教学资料。后经过十余年的辛勤笔耕,终于完成了《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一书,并于公元2000年岁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科学地揭示了人声艺术的奥秘,同时对声乐教学、歌唱发音以及舞台表演,都有着具体明确的指导;对戏曲、曲艺、朗诵、话剧等艺术表演,也有其可贵的借鉴作用。令人欣慰的是,沈湘在世时,就“提前”为该书写了《序》……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霞:爱心铸就辉煌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

                                            ——席勒

公元2001年7月13日晚,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消息后,整个京城瞬间沸腾了。之后,在中华世纪坛庆祝申奥成功的联欢晚会上,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霞,运用其娴熟而又高超的演唱技巧,引吭高歌一曲《花神》,以表达亿万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她那靓丽的风采、美妙的歌声,深深感染了在场的狂欢者;掌声、笑声、鲜花频频簇拥着这位曾用自己的“金嗓子”,为祖国申奥成功作出特殊贡献的女中豪杰。

豪情放歌紫禁城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不平凡的仲夏夜晚。位于北京紫禁城午门前的巨大的舞台上,一场举世瞩目的为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超级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办。台下三万听众,以及此时全球上百个国家的亿万电视观众,均被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位世界顶级男高音歌唱家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尚在后台候场的王霞等三位特邀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更是激动不已。她们知道,这场不寻常的音乐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申办报告”中的一页。所以三位歌唱家既深感荣幸,又感到使命艰巨。尤其是王霞,街头巷尾刚刚售出且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北京晚报》,以《王霞今晚放歌紫禁城》为醒目标题所刊登的记者专访,更明确了她今晚演出的重要地位。三位中国女高音和帕瓦罗蒂等“三高”,将在这场音乐会的结束前,同台演唱世界著名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为了达到演出的最佳效果,早在两个月前,王霞就主动登门拜访,恳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信纳教授,为自己作了一次“小灶”式的辅导。与此同时,她还自费几万元从香港购置了演出服装;演出前,又花了数千元请颇有名气的化妆师,为自己精心“包装”一番。王霞当时考虑到,自己的形象是代表中华民族,代表伟大的祖国,所以很有必要花大价钱美化自己。

演出自然非常成功;正如帕瓦罗蒂所言:“能走进中国的紫禁城演唱,才算得上最为辉煌的演唱生涯!”那一刻,王霞也成就了自己。

永远的沈湘(外一篇 )王 跃

爱心伴随她成长

  王霞是一位非常注重感情,非常有爱心的人。

  王霞生于吉林省。家乡的风土人情,使她从小就养成了豁达、豪爽的性格。虽然当时家境十分窘迫,生活空间也只局限于“家门——学校”的范围,但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却给她带来了无比的欢快。她就像一只百灵鸟一样,上学路上唱、校园里唱、放学路上还是唱。开明的母亲,看到女儿如此痴迷唱歌,便下决心支持她、引导她。经济拮据,母亲就不停地为人家裁剪服装。有时为了多挣几个钱,连饭都顾不上吃,冲碗土豆粉充饥了事。小王霞就是靠着母亲用血汗换来的钱,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霞先是在中学宣传队崭露头角,以后又被推荐到长影乐团唱歌。当王霞的演唱艺术日臻成熟的时候,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四人帮”被粉碎了!这时,她乘上“文艺春风的翅膀”,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不久,就被选进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中,与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共同担纲《祖国颂》的领唱角色。王霞的艺术才华,开始被声乐界权威人士所关注;很快,中央音乐学院沈湘教授主办的“美声大师班”接纳了她,成为“中国卡鲁索”的又一得意门生。在以后的岁月里,王霞带着母亲的爱心、恩师的期望,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走向成功。

“没有母亲的支持,没有沈湘恩师的培育,就没有我王霞的今天;但他们却……”王霞说到这里已然泣不成声了。

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每次有影响的大型演唱活动成功后,王霞总要静下心来,默默地向远去的母亲、恩师做一次汇报。

王霞成名后,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捐钱捐物给那些不曾相识的老弱病残者;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 “心连心”演出活动,几乎每次她都要积极参加。一次,一个小女孩在看王霞演出时,要爸爸求王霞为自己签个名,说:“只要王霞阿姨能给我签个名,我保证以后门门功课都考95分以上。”王霞几乎是含着热泪为这位可爱的女孩签了名,并与其合影留念。

十八世纪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有一句名言:“爱,能使伟大的灵魂更伟大。”王霞正是凭着自己的爱心,步步走向辉煌!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