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君臣父子友

2021-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涵畅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前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比较抽象地论述道德的完善,而这一段则从人所具有的具体的社会角色出发,阐述人在履行这些角色时应尽的道德义务。

为人君者只有赢得人心的支持,才能达到“国治而天下平”的目的;而身为人臣,则首先要做到恭敬。这里的恭敬不是恭维,不是费尽心思在言行上的阿谀奉承,而是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为君主分忧,这才是最大的“敬”。

这世上对我们恩情最大的就是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可以从他对待父母的态度上反映出来。古语有云:“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意思是,不孝是一个人最大的可耻。孔子也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个重孝道的人,一定也会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必须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为人父、与人交也莫不如此。

儒家经典明确了君、臣、父、子、友的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涉及家庭、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如果每个人都能根据不同的角色担负起相应的职责,那么就是对自我道德的正确实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