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系统理论及实操(第二课)
五因素模型的临床使用
想法 心境 生理反应 情绪 行为
案例:昨天晚上有一点点段,昨天去成都,去姐姐家有点找不到路,吃不吃夜育,玩得比较晚。12点过,顶着雨,黑漆漆的,有一点生气,她还不回来,找了半天,在那里等看她,
介绍:认知行为疗法五因素(让来访整理五因素)
情境:等人孤单劳累等人归
想法:你不够照顾我,想要回青白江,不想找她了,只是微信联系;想丢掉东西情绪:生气、急躁、失望
行为:还是在那里等着
生理:冷、疲惫、呼吸有点急,有这些就更焦躁了
收获:芝麻大的小事,但情绪是滔天巨浪,那个时候稍微地宽容一些,可能不会那么计较。
中间信念与自动想法的区别:
负性自动想法:我们告诉自己的言语信息;是对特定情境或事件的评价;(当时的)
生活规则:带着假设、期望,如应该、必须;是跨情境的(过后的)
负性自动想法:是对内容和过程的歪曲(针对这件事)
生活规则:是价值判断(这个人都怎么样了)
如何介入:
学习替换“应该和必须”思维
触碰核心信念的工具情景:7岁时不洗澡挨打
当时的感受:伤心 愤怒 委屈
当时的想法是:
认为自己
认为他人
认为世界
想离家出走,他不是亲妈 想破坏她的东西
当时采取的行为:离家出走 哭 不理他 告状
六个圈:
认知行为
行为治疗-基本原则
一、人类行为的定义
1.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
2.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别人或我们自己)
5.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6.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二、行为治疗基本原则
1.在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谱,这也就意味着学习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行为。
2.治疗技术是以经验性发现以及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的。
3.治疗的目的是纠正明显的不适应的行为。
4.关注来访者当前的问题
5.治疗师总是使用经过实证或量化研究检验过的技术,并不减少对来访者的福扯的关心,同样需要良好的临床判断和符合伦理学的操作。
三、行为治疗-历史
行为主义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
精神分析的局限:无实证,是案例的经验,在讲求循证的美国有争议之后认知行为的理论反证了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
行为主义的局限:只注重行为,忽略情感、思维等。
约翰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地人,在使心理字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创始人
【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反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1.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本能
【狗吃东西分泌唾液】、【无条件刺激-食物】
2.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狗进食发出铃声】-【条件刺激·铃声】
多次刺激后,铃声与无条件刺激联结
【暂时的神经联系】
理解了经典条件反射就理解了恐惧症
狗的实验:一旦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了,灯亮流口水;
灯亮没有食物会分泌;每次都这样分泌会变少;直到没有。--消退【行为主义的解释】:当个体(狗)暴露在条件刺激(灯)面前,而非条件刺激(食物)没有伴随条件,过去建立的条件联系(亮灯就分泌唾液)就会减弱逐渐消失【暴露治疗原理】
例如:
2.上下班需要经过黑暗的隧道-拍砖被抢.吓坏了
隧道:条件刺激【cs】,以前随道跟恐惧无关,中性刺激
板砖、抢劫、袭击:非条件刺激【US】-不能费其他条件银产生绩继
若发生在前后一公里都不会怕,因为不会地辆道建立功情以系
理解了经典条件反射·就理解了恐惧症
【行为主义的解释】:
被抢后过隧道很害怕——
最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避开、绕道):短期效果好,但长期是刺夺了【消退】的机会,以后一想到随道反而会泛化加重;
但坚持走过去了抢没有发生;再走也没有发生;连着一直不发生,这种恐惧会减轻【消退】,【暴露疗法】但走过了又被抢会更害怕【强化)暴露治疗是暴露在条件刺激面前,但要保证安全。
找人陪?-改变了条件刺激的性质-不直接体验-[脱敏]。
条件刺激的两个概念:【分化】和【泛化】
如:小孩遇到狗,被哈巴狗咬了,以后看到此狗才怕看到其他不怕——分化;看到其他狗也怕;看到毛绒绒的东西都怕——泛化
承受焦虑的人更容易泛
恐惧症分三类:
特定恐惧(不泛化:学业、恐高、怕蛇)一一选择回避,不太影响社会功能,不治疗
社交恐惧(泛化明显)--影响社会功能,需治疗
广场恐惧(可能泛化)--影响社会功能,需治疗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强化: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正强化 负强化
强化:能够通过行为增强反应频率的效果
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导致行为增加(例:孩子开灯行为、劳动后的奖赏、网络)
三步条件:行为-给予奖赏-行为增加
2.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增加(例:提前写完作业就避免打扫卫生、打伞、吃止疼药)三步条件:行为-撤销厌恶刺激-行为增加
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降低行为频率
1.正性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减少(例:迟到罚站、咬指甲打手)厌恶疗法
三步条件:行为-给予厌恶刺激-行为减少
2.负性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导致行为减少(例:打架后取消三好学生)
三步条件:行为-撤销愉快刺激-行为减少
惩罚的副作用:
1.情绪反应
2.回避反应
3.攻击
4.示范惩罚
5.依赖惩罚-不罚不爽
消退:有机体做出被强化后的反应,这一反应不再有强化物相伴,行为反应减少。
(例:妈妈不理哭闲的孩子,吵闹奖励变少到不奖励的故事)
三步条件:被强化后行为-取消强化相伴物-行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