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肋软骨和生物材料再造耳有哪些不同?
耳支架是耳廓再造中很关键的部分。理想的耳廓支架材料应满足取材方便、对身体无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能充分显示耳廓的三维立体结构,耳支架既要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又要有不吸收,不变形,长久稳定的性质。
长期以来,人们应用新鲜或保存的异体肋软骨和异种软骨作为再造耳支架。虽偶有成功的病例,但终因吸收率高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很多研究人员对耳再造材料不断的研究,应用各种人工材料如硅橡胶,但由于排除及暴露率较高而被逐渐放弃。目前,支架材料主要分为自体肋软骨组织和人工合成材料两种。
自体软肋骨组织:
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做耳再造手术就开始使用自体肋软骨。沿用至今,一直以来被医生视为耳再造手术的首选。使用自身肋软骨再造耳技术比较成熟,且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恢复效果也远比“生物材料”的高,而价格也远低于“生物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经历从最初的铁铜合金到乳胶和塑料等,以及后来使用的硅橡胶,但均因未满足上述原则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进口材料诸如多孔高密度线状聚乙烯(Medpor)也具有较好的组织兼容性和可塑性,曾有——段时间得到较广泛应用,但外露率较高,价格昂贵。
人工材料的化学成分是聚乙烯,植入体内是否会出现“老化”,目前没有明确的科研数据可以证明。如果一旦出现老化,将会给病人带来后患。
人工材料支架只是一个形状,只允许进行长短的裁剪,不能进行形状塑形,造出来的耳朵就像是工厂里加工的标准零件一样,都是一个模板。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有很多种形态,人工材料耳朵支架无法做到个性化制定,做了手术,两侧的对称性会很不协调。
人工材料支架在后期会因为自身的排异反应,外伤破溃,干扰等原因造成支架容易外露,所以病人不得不取出人工假体材料。
该种材料对清毒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需要每2—5年更换一次假体。而且固定方法也并非十分可靠,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对使用人工材料支架的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发现失败的案例比例较高。
全世界再造耳较多的大部分医生都进行过人工材料的尝试,但后来多数都放弃来了。现在全世界使用人工材料造耳朵的医生不超过4%,大部分医生仍然选择用软肋骨造耳朵。
人工材料常用于哪些情况:
像有些病人有心脏病,软骨有问题的,年龄比较大的病人,不能够取他的软骨做,那就只能用生物材料非生物材料代用品做耳朵。
自体肋软骨组织和生物材料,不是说那种方式好,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医学研究的趋势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