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自己
我好像见不得别人失望和沮丧,无论那人是谁,一看到或者听到他们想放弃、不开心时,我都有股冲动想把他们这份心思给180度掰弯。
这里面含着我的善意,因为我觉得他们很好,也有实力,所以值得,经常次会以贬低自己来衬托他们的好;
在更里层含着的是我的自负,我觉得我有资格和能力去“开导”和影响别人,传递正能量,为别人着想,而实际上我基本都是通过一堆堆的道理去“影响”别人,更多像是在借此彰显自己的能力和用处;
更深层的是,我的自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让人看到我的好(通过同理别人),本质就是我觉得我不好或者常说的不够好,所以没有底气去选择给或者不给别人,常常会讨好。
明明是一个倾听者,力量应该比此刻处于失落状态的人要强,却在讨好他们,生怕他们想不明白还是在就情绪中,写到这里,一些相似的情景浮现,深藏记忆中是我作为女儿及长姐对家人也是用这种方式“开导”。奏效了,我开心;不奏效的使我感到有失败感,但我选择忽略和逃避,自然而然的忘了,下次重新被激起相同感受时,我意识到我又在做同样的事情,继续硬塞道理,但我不敢面对,或者是我觉得我不够机灵能够想到办法打开这个结,于是继续忽略着,被刺激着,掩藏着,忽略着。。。试过方法,没奏效,继续忽略着,掩藏着,刺激着。。。那个结越结越紧,变成堵塞的东西,每次出现就堵一次。
感受是不会骗人的,除非头脑说服了它。搜寻着可用的道理时,也会担心说错话,所以很难做到用心倾听他们更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每次聊完自己会心情不畅,即使对方得到了鼓励,感谢了我,我也会后悔没做的更好,没有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因为有时真的不想听不想管,或者后悔自己又在不相信自己,不敢感受总用道理说服。
而当我找对方倾诉时,他们打岔或者没认真听时,我不勉强,但我内心深处是希望被倾听,可我习惯性压下这份感受了,这样在对方找我倾诉时,我依旧会尽力,但到不想听时,还是不会拒绝。
我很习惯从别人的言语中评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的评价当然可以参考,但所谓参考,是基于心中本来就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评价和价值感。如果自我价值感不高,那别人的一言一语都会让自己左右摇摆;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观察自己,理解自己时,那么当别人表达对你的看法时,无论好坏,你自己心中会有一杆秤,你不会容易因对方的话语而轻易否定自己,而会思考,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那种感觉是舒畅的。
别人的赞赏和鼓励对我来说是有力量的,我也容易依赖别人,但同时我也需要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常让我在行动中陷入矛盾和纠结。
我常常奇怪自己为什么经常被重要的朋友说:“你要学会珍惜。”“你要多笑。”“你要学会感恩。”甚至有“你别到时候朋友疏离了,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些话真的让我不舒服,而我当时的反应经常是委屈,毕竟是我重视的人,那时我觉得她们不够了解我,没有站在我的角度想,而我这么做也是有理由的,还有不值得感:我低人一等,朋友都是看的起我才来到身边,我不能自己选择朋友。讲人只讲别人的好话,所以听的一方总会觉得我不好。
现在渐渐看到是自己太过渴望和依赖他们的鼓励才能行动,这缘于对家人给予不了的那份渴望;还有我心中认为,我对自己并不了解,必须通过他们的评判才能了解自己。
而当时未被消化的情绪,可能在某刻因某一件小事就激起同样感受,大脑会不自控的浮现出那些场面,内心情绪交杂——后悔、气愤、恼怒等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停止乱飞的思绪,可能此刻你只是在看节目,但脑海早已天马行空,交错复杂,情绪也会被带偏不知多少。现在我的做法是,如果不爽的画面浮现,还未释然,那么就怼经由那件事令你生气的“那个人”,将自己的道理摆出来,无惧对方的评判。
我需要对自己宽容些,不要要求自己时时口吐金言,让对方心服口服,表达自己的观点后,要么散,要么和而不同,至少让对方知道你的态度,她同不同意要学会释然。既放过自己,也是放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