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书和雨
四月的书
四月的书和雨四月的书,忽而被撕掉了塑封,拂去了蒙尘。四月的书忽而不再是楠木架上的装饰,四月的书忽而变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月的书和雨四月参加了一场签售会和一场读书会。签售的作者是年前大火的电影《芳华》的作者严歌苓,读书会的主角则是海南中学的校长马向阳。参加签售,自然是想得一些作家的签名本,顺带着现场聆听一些作家的写作分享。每次参加类似的活动,大抵都能得到一则这样的感叹,光环自然受人仰慕,艰辛永远少被提及。
四月的书和雨读书会,大半的时间除了马校长在讲读书的故事外,就是书友们分享读马校长的新书《随处净土》的感悟。事先并没有能拿到原本,走神亦是难免。令我印像深刻的,来自一个孩子的提问,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在学业作业都很多的前提下,如何有时间进行非功利阅读?此话可以变更关键词,在工作琐事都很多的前提下,如何有时间进行非功利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变成了流行音乐,有榜单,有集会,有明星,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虽说也没什么不好,可越来越多的人却为此而累,当阅读异变成一种病态的攀比,随大流的追星,那点源自心底简单,纯粹的乐趣便会消失殆尽。每每有人问我,你怎么做到每天坚持阅读,心里便只剩苦笑。关系亲密些的,就反问一句,你怎么做到每天坚持刷朋友圈?非功利阅读,是放松,是休闲,本质和追剧打游戏没有差别。
四月的书和雨四月有关书的话题,最热的当属某名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嘛,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一觉醒来,评论就炸了锅……,接着几天,身边时不时有朋友对此发表高见。
各说各的理,各自都有理。
四月的书和雨
四月趁某网站做读书日的活动,花了本月最大的单笔开支。其中两本,一拆开,就忍不住分享给爱书的朋友。一本是梅贻琦的《大学的意义》,一本是《西南联大国文课》。
四月给小朋友订购了一百本上美经典的连环画,作为送他人生第一个六一的礼物。之所以选择的不是更加适合孩子的绘本,或者布书,只是希冀,这套经典可以陪他从孩提到白首,寓意阅读伴随他一生。
四月的雨
四月的书和雨四月的雨急促且缠绵,喜欢。因为,这雨留住了春天。
罩着防晒服,骑车慢行在城市的霓虹中,像读一本没有逻辑的书,随意悠然。水滴的湿气,不惧;冒雨的归途,没急。淋雨是情非得已,倒也享受的心安理得。
在雨滴里慢慢行过一段路,在雨声中静静写就一段文,关于雨你曾经历过什么?
我记得小时候,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在瓢泼大雨里打水仗,心大的爹妈和祖父母躲在屋檐下,吃着西瓜,看我们嘻嘻哈哈,不怕淋着,也不怕摔着。
我记得长大后,在一中天桥上看着放学的孩童,拥堵的车流,从黄昏到夜幕。
我记得去年夏天,某人一首关于雷雨的小诗,打动了我许久。
我记得陕北的窑洞里,一家人依窗听雨,围炉夜话时,突然蜂拥而至的萤火虫。
四月的书和雨 四月的书和雨 四月的书和雨 四月的书和雨静听细雨敲心窗,滴答滴答,
几许往事无处藏,丝弦悠扬。
凉风翻过一页书,
那情——
才下笔尖,又入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