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三字经》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详解《三字经》四——教子

2017-10-21  本文已影响127人  山水国学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这两段是需要连起来看的,故事都是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解释就不必了。这里重点向谈谈家庭教育的话题,先顺带看一下《三字经》写作的章法。

在前面说完了教育的大原则之后,马上用两个实例告诉大家,教育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老师,而是家长。两个例子中一个是母亲一个是父亲,没说老师什么事,当然老师也很重要,但也就那么一点点作用而已,后面马上就涉及到,所以老师的事情还是放在后面再说。

这里重点看看在教育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到底在哪方面。孟母教子其实一共是三个故事,一个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说的是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于学习的良好环境;第二个就是这里提到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能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引导;第三个是“买肉啖子”,这个故事说的是要注意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诚实守信其实只是众多好品格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所以这里用这一点来做代表。就些做法的目的都是要让那个“习”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以身作则”。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就是有名的“五子登科”,《三字经》在行文的时候写的非常好,重点是在“有义方”这三个字上,窦氏能实现五子登科,关键就是这个教育方法,这个“义方”到底是什么方法,这里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其实故事传的还是很光怪陆离的,又是托梦,又是积阴德有善报什么的,单从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迷信色彩。但是我们分析其中的道理就会发现,那个“义方”就在其中。

从教育上来讲,孩子一定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对自己父母的一个模仿,这个就叫言传身教,这一点只有父母去做才行,外人是替代不了的。

最后多说两句,就是关于故事中说的所谓心术不正、多行恶事就没有儿子这个描述。看起来很迷信,但是对现代医学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知道,其实一个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是有可能导致不育的。虽然不是百分之百都会发生这样的结果,但是确实有很多由于心理问题导致不孕不育的病例。那么再来看这个故事,一个人如果成天就想着怎么算计别人,其实是很费心思的,最后做到巧取豪夺的地步,必然导致思想紧张、性格暴虐,程度严重的确实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丧失生育能力,只是众多的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过劳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病例不是没有出现过。

最后,也是借着窦燕山的故事,分享下学习传统文化的感悟。我们今天学习古人之学,特别是读经、史,一定要有能力把故事中的那些神秘外衣剥掉,还其本来的人文面貌。要能把神、仙、怪、魔还原成人。我们的文化太过久远,其中很多事情、很多人被神化或者妖魔化了,我们今天有责任将这些在还原回人的故事。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