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唐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作者在朝廷任翰林学士,玄宗经常召他进宫赋诗写文,看起来颇受器重,其实皇帝只是用他的诗文来歌颂升平、活跃气氛,并没有给予他参与治理国家的机会。
但是,这样一来,却招致了许多人的嫉妒,这些人觉得作者受到了皇帝过高的礼遇。
作者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受重用,一方面又对目光短浅的同僚们对自己的忌恨感到苦恼,心情很是苦闷。这些情绪,在诗中都有所表达。
当时的唐朝廷设置了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学士院,主要任务是陪侍皇子们读书,只参与很少量的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个是翰林学士院,专职就是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作者就职于翰林学士院,而且是被皇帝特地召进宫中,地位当然高于集贤学士院的同僚们,这也是遭到嫉恨的一个重要原因。
整首诗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从起首至“掩卷忽而笑”,概括描述自己在翰林院工作读书的情形:清晨就去紫禁殿中朝见皇帝,傍晚,仍然侍立着,等待皇帝的诏见和命令。闲暇时分,翻读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各类典籍,每当与古人心意相通之时,就禁不住会心一笑。
从“青蝇易相点”到“屡贻褊促诮”,具体描述自己被人猜忌嫉恨的情形:那些像青蝇一样的小人,最容易玷污品质高洁之士;自古以来,《阳春白雪》一样的高雅曲调就很难得到欣赏肯定。
我本来就是一个性格疏懒、不拘小节的人物,就更加容易招人误解、受人攻击了。
第三个部分,从“云天属清朗”至结尾,细致地描写自己对这种困境的态度:
每当天气晴朗、清风习习之时,我在院中栏杆处纵情长啸,深深思念往日里隐居时那如同闲云野鹤的自在日子。
什么时候才能像严子陵退隐桐庐溪、谢灵运回到临海峤那样,我也功成身退,也去享受一下那种自由潇洒地在湖边垂钓的生活呢?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天性不喜约束,也不屑于去维护与那些营营苟苟之人的关系,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因此,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成就自己的功业,实现自己的抱负。
帙:zhì,书的卷册。
褊:biǎn,狭小,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