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能量读书会

五条进步路上的坑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猴儿快跑

1.“觉得”好的都学

只是付费最大的推手是“焦虑”。

越焦虑的人越容易被营销词蛊惑,比如“大V推荐”“快速提升”等。

后果就是,看到“觉得”好或者需要的,冲动之下就入手。

这个坑,每个知识付费的人都经历过。

自己和社群同伴的经历都告诉我们,这样做除了让人更焦虑,几乎没有其他用途。


2.认为学就是提升

知识付费到底有没有用?

多数人都说没用,因为学以致用的人永远是少数。

更多人是学完后,抛之脑后,把它当做学习的谈资。

甚至有少部分人,是花钱买安慰,买完就等于学了。

这回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还是不厉害?

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学,只是听过,仅此而已。

学,是用,不是看和听。


3.一年读100本书

自去年开始,越来越多人宣传“快速阅读”的概念。

并掀起了一股以读书数量为王的“妖风”。

我们往往看到的“读书就变厉害”的例子是,xxx大佬每年读xx本书,并且有很多大佬这么做。

仔细思考一下,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混乱的。

这些人,只是在出名之后,被人发现每年都在读书,但真正让他们成功的,读书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如果要学人,不能只看表面,更多的是学做事。

我甚至有见到人说“读书要读吐了还是逼自己读”。

或许可以用一句话解释,“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读很多书,不如用一本书。


4.想好了再开始

想养成早睡早期的习惯,于是经常问人早起怎么做到的;想养成读书的习惯,于是常问人每天怎么坚持阅读的;想写作,于是总问人怎么做到每天写写写的?

说直接一点,问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答案吗?

想早起,那就早睡;想读书,那就随手放一本书,找到空余时间就开始读,先读起来;想写作,那就从最简单的记录开始。

真正的有心人,是不会问怎么开始的,而是在开始之后,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想解决方案。

至少我遇见的绝大多数喜欢问如何开始的人,都从未开始过。

除了能决定人生命运的问题,多数我们想养成的好习惯,都没必要先问,都应该先做。


5.我/你/TA做不到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只有做到的人,才有资格传授经验。

然而我们总会在没做之前就说“我做不到”或者“你/TA做不到”。

这里的悖论就是,没做之前你怎么知道做不到?如果做到了,又何谈做不到?

而做到了的人,都会告诉你,如果你如何如何做,也能做到——当然,只限于普通人的生活。

在做多数事情前,其实不用去看周围人的评判,自己心里是有底的,问人,无非是为了给自自己一点理由罢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

搜集信息,找对方法,然后去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