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28 《精英日课》“目的论行为主义” - 棒子与鸡汤齐飞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Tim在践行

在近期的《精英日课》中,万维钢老师介绍了一个新的“主义” - 目的论行为主义。学习之后,觉得获益良多,比对自己平时的行为,既有如当头棒喝,提醒自己需要修正的地方;也有如心灵鸡汤,为有时面临的困局指出解决的方向。

第一,何为“目的论行为主义”

“目的论行为主义”,英文是“Teleological Behaviorism”,它的创始人是纽约大学石溪分校退休教授霍华德·拉克林(Howard Rachlin)。了解这个理论可以从2个分解的概念入手。

“目的论”可以追溯到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即万事万物均有自己的目的。“行为主义”可以简单理解为,看一个人主要看他行为怎么做的,而不要管他心里怎么想。

两者结合起来,拉克林教授想说的是,看一个人要看他怎么行动不看他怎么想;而一个人怎么行动,客观上(而非主观上)一定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想减肥,但遇到美食却无法控制自己。我们一般会说,这个人意志不坚定,那拉克林教授会说谈论意志根本不重要,重要是看最后吃了没吃。而如何才能保持坚强的意志,做出抵制美食的行动呢?拉克林教授会说,其实这是平衡长期目的(保持健康,保持身材)和当下目的(获得即刻享受)的比较。遗憾的是,有时长期目的过于虚无,当下目的过于强烈,最终长期目的还是会败北。

第二,大棒子之行动才是真正的真理

如果了解了以上的人类行为的机制,便会发现在真正行为之前,脑子里的千头万绪,嘴巴上的千言万语,其实仅仅是一种过程,并且对结果可能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观察别人,看他怎么行为才是真理。想到而做不到,那是没有意义的。

对此万老师举了王阳明的一个例子。他有有个学生叫舒芬,有一次请王阳明摘录几句《孟子》里的话,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说要拿回去摆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

王阳明说不对啊!你都是个中过状元的人了,怎么连这么基本的道理都做不到,还需要弄个座右铭时刻提醒呢?得到隔壁的熊逸老师对此有个很好的比方,说这就好比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书房的墙上贴了一幅“不能随地吐痰”一样。

对于观察自己,这是个时刻可以用来自省自己的工具。

大多数人对于以上例子中书生的行为想来是评价不高的。但可能我们日常也十分容易陷入以上的行为模式。譬如,经常给自己设立一个看上去很美好很有意义的目标,但真正到了做的时候,总是各种困难各种托辞,最后没做成,还觉得自己特别有道理。也许期间的确有比较大的困难,但心力没有放在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可尝试的解决方案上,反而用在了对不成事“自圆其说”上。

再往深里说,虽然所有人都能理解做成一件事情的长期意义(长期目的)很重要,但在具体的每时每刻中,却总有各种当下的“享受”或“情绪需求”需要被及时的回应,常常做着做着根本就忘记了长期目的是怎样的。

拿这周末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来说,最近天热需要换个发型和发色,手头有两个发型师可以选择。先根据历史表现选了相识较久的那个,当实际做出来的效果却不令自己满意。本来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无外乎看对方能否重新调整至自己满意的结果;如果不行,就找另外的发型师再重新调整一下。

但真正的整个过程,却夹杂了各种情绪,譬如觉得对方辜负了自己的信任,觉得对方不用心,觉得再去操作一次费钱又费神(虽然其实完全出的起那个费用),居然郁闷了小半天,把原来应该进行的其他事务都耽搁了。想想真是被“当下情绪的需求”(潜意识的心理需求可能是想合理化这次不成功的尝试,把责任什么的都推给别人)所绑架了。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提醒自己还是要从长远的目标着手进行行动。

第三,浓鸡汤之改变从小行动开始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那当然很好,但如上面所说,很多时候我们却会面临虽然心里很想,但就是“知行无法合一”的压力,这时候我们能做的,是把“行”尽可能地分割成最细最小的,执行起来几乎没有困难的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行动一般不需要调用什么意志力,也不会带来什么情绪冲突,而一旦完成了,却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正向反馈。 正向反馈也是一种对于当下目的的达成。

譬如对于运动这件事情,其实看上去特别科学特别精细繁复的运动规划其实并不实用,最实用的是从最简单的运动计划开始,譬如简单的跑步,简单的力量训练,先做起来再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大目标,无论你拥有多么宏大的看上去无比困难的目标,都可以从今天就可以开始的一件小事开始做起。

对于自己来说,近期在学习数据分析的课程,里面有计算机编程的部分。作为一个文科生,当然觉得有些困难。学着不顺利的时候,也会质疑自己都这会了,从零开始学习还有意义吗?但学习了“目的论行为主义”,便明白要跨过这个困难的坎,是要把每一步编程的学习分的更细,目标定的更小,确保每一步能够得到正向的反馈。说的再多,想的再多,不如多看几行代码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