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逼自己一把

写在30拆训练营最后一天

2017-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北燕楠飞

       2016年末,在拆书帮南京筹备分舵看见了30拆训练营的招募通知,几乎没多加思考便一脚踏入了拆书漫漫路。每周完成五个拆书片段,难度逐渐升级,一个月内完成30个拆书片段。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当初义无反顾报名的自己勇气可嘉,尤其是在年底这个特殊时间段,工作压力本就很大。然而很多事情就是如此,一旦开始,便只能前进。

       回顾完成30拆的过程,首先,南京分舵给予的技术和精神支持是坚持的后盾保障。先是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我们每个人配对了指导老师;其次,30拆的安排循序渐进,难度逐层递进,梯度合理;再次,在完成50拆,即将开始独立完成RIA三个部分之后,安排了片段选择的专题分享,为我后期的独立片段选择扫清障碍;最后,群里有一堆相互督促和“较劲”的小伙伴,别人都那么努力,你还好意思不完成任务吗?


原来是这样一个拆书帮

在真正开始30拆之前,我对于拆书帮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识,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社群组织,而当我真正参与其中,却发现并不如我想象那般肤浅。拆书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可以帮助读书人快速掌握书本知识,并且拆为己用;而拆书帮则是一个帮助他人学习、促进相互交流、共同转化知识的组织,线下组织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活动不断促使自己提升持续学习能力,在与小伙伴沟通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消化、吸收与应用,真正把知识为我所用。这也是参加过两次南京拆书帮的两次线下活动之后,最大的感受。

一位好导师的姿势

       上周参加了拆书家的线下定级活动,遇到的片段恰好是如何选择好的导师,也促使我重新审视了这次30拆与可嘉配合的整个历程。一个好导师要具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兴趣匹配度等等,而对于我更言,更为看重的是导师能否引导我看见自己能力之外的部分,让我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去探索和成长。

       因此,不得不说到这次无意中配对的导师可嘉,思路清晰敏锐,他对于拆书的理解透彻,因此对我的拆书点评往往一针见血,让我能够直面弱点,快速寻找到可提升的空间。更为珍贵的是,由于他的工作经历,使得他的建议往往踏实落地,也常提醒我:要想成为一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的拆书家,I和A部分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动力,无论如何高深的概念,我们都需要有能力将它们落地到具体的行动指导。这也是我在30拆训练营中最大的收获,他帮助我明确了我成为拆书家的目的,是在自我提升之余,帮助、激发、促进他人共同学习成长,在我看来,这比成为一名职业讲师或者培训师更有意义和价值。

练习与成长

       这次30拆能够如期坚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30拆的任务,自我总结原因就是大量练习导致了熟练应用,当你一旦将拆书理念变成了自动思维时,才真正将这项技能内化,为自己所用。整个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要数尝试自己撰写I的部分,对于拆书家来说,I的讲解引导部分是精华,也是灵魂。一个好的I,不仅仅是对原文的概括总结,而要在此基础之上,引导与实践链接,引申出具体行动指南。对于我来说,这是最为困难的一点,尤其是原文片段中没有明确的“how”步骤,需要自己提炼总结时,我往往不得要领。也正是在一次次尝试与改写之后,终于看见了自我的进步提升。

         2016年末,感谢重新遇见拆书帮,如果不逼自己这么一次,永远无法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年,希望顺利定级,年末可以在单位成立拆书俱乐部,将消费型兴趣转化为生产型兴趣,与拆书帮一起走的更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