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笔耕不辍中国传统文化

【每日论语173】述而篇第二十五则

2016-02-22  本文已影响270人  弘丹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五则。


1、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wú)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圣人,吾是看不到的了,得看到君子就好了。”先生又说:“善人,吾是看不到的了,得看到有恒的人就好了。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满足,困约装作安泰,这所以难乎有恒了。”

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以质言。亡,通无。时世浇漓,人尚夸浮,匿无为有,掩虚为盈,心困约而外示安泰,乃难有恒。人若有恒,三人行,必可有我师,积久为善人矣。善人不践迹,若能博文好古,斯即为君子。君子学之不止,斯为圣人。有恒之与圣人,相去若远,然非有恒,无以至圣。章末申言无恒之源,所以诫人,而开示其入德之门。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圣人,我是没有机会见到了;能够看见君子,也就不错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没有机会见到了;能够见到有恒的人,也就不错了。明明没有却装做有,明明空虚却装做充实,明明穷困却装作豪华;要做到有恒,是多么困难啊!”

“圣人”指人格完美又能周济天下的人。“君子”则是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人。君子是达到圣人的中途站,要做圣人,必须先做君子。在孔子眼中,圣人要有完美的德行,还要有机会当帝王。《论语》里提到的圣人往往是尧、舜、禹、汤这些君王。

傅佩荣:有恒是走向善途的关键

“善人”是指行善有成的人,与“仁者”相近。“恒”是就择善的“固执”而言。有恒到一定程度,即可成为善人,亦即行善有成。但是,如果注意力转向外在得失,就很难做到有恒。

要做善人,就必须先做有恒的人。由于人性向善,要做善人原本不难,但是有恒是挑战所在。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是指一般人明明没什么学问,硬要装有,因为怕别人嘲笑。孔子指出的这三种毛病,将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因此,先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才会虚心求教,并且能持之以恒走上善途。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圣人是儒家所树立的最高等级的为人楷模,除了具备君子的德行修养之外,更有神明不测的含义存在。“圣人”的境界,能达到的自然是少之又少,所以孔子勉励大家,可以往君子的方向努力。“善人”是指的一心向仁、纯善无恶的人,大家都有七情六欲、纯善无恶应该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孔子又勉励大家,只要做到“有恒”就已经很好了。所谓“有恒”,是不改变自己的初心,对一个信念一以贯之。当然,“有恒”也很困难,但做到“有恒”,却是成为善人、君子、甚至于圣人境界的必经之路。我在想,我们常常会被许多琐碎的事情打乱节奏,一“忙”起来就胡乱拖延和推迟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最终让自己的理想慢慢湮灭。如果,我们能够每一天都坚持一点和梦想有关的小事,至少,能够时时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能够帮我们找到那条道路。

4、弘丹学习心得

这一则,孔子讲到,圣人是很难见到的,能见到君子就不错了。《论语》中有提到不少君子应该具备的修养。孔子被后世统治者称为“至圣先师”,他自己是从未称自己为“圣人”,他的一生好学,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

后半句讲的是善人也是很难见到的,能见到有恒者就不错了。这里的“善人”不是说做一两件好事就是善人了,是一生保持“向善”,人性向善本是不难,但是人世间有太多的诱惑,后半句,孔子举了三种常见的诱惑。

傅佩荣先生注解到,有恒是走向善途的关键。“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这三种情况是人们难以有恒的三个原因。这三种情况都是表里不一,为了充面子或者怕别人嘲笑,而打肿脸充胖子。有一个成语叫“自欺欺人”,有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自欺欺人,最终把自己也欺骗了。先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才会虚心求教,并且能持之以恒走上善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