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词源,厘清通证
当人们都在谈论Token时,主要在谈论什么?仔细探究一下,代币、区块链、通证似乎都有涉及。这些新概念的出现,从理解上难免会使人产生些许困惑。解释Token的声音更是甚多,同时也在不断地争议下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是不是基于一定的条件?不妨先溯源一下Token,再来审思现在的共识。
imageToken如何翻译
Token从词源上来看,意思是“像硬币一样的盖章金属片”,最早记录于16世纪90年代。古义是“证据”被保留在同一标记中,而原始含义是“引入了确证的情况”。可见,从表述上通常为符号,象征,证据。
从符号、证据引申到代币,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在数字货币出现之后,概念的混淆引起了较多的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将Token翻译为通证或通卡,甚至也有人指出Token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原意为令牌、信令。
令牌也好,通证也罢,只是在不同领域的一种翻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翻译都是在其最早含义(符号、象征、证据)上的延伸,而理解Token仅仅追溯到计算机术语,显然是片面的。
当前,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Token被翻译为通证,暂且不说这种翻译是否十分贴切,但通证一词的背后却有三个要素。
image通证三要素
元道认为,通证三要素有数字权益证明、加密、可流通,且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一数字权益证明。通证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一种固有和内在的价值。
要素二加密。通证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等能力,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通证,就是由密码学保护的一份权利。
要素三可流通。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验证。其中一部分通证是可以交易、兑换的。事实上,通证可以代表一切权益证明。
所以,Token被翻译成通证,被解释为可流通的数字权益证明,已是一种共识,而这种翻译恰是在三要素基础之上的引申与概括。通证一词并不是凭空出现,也不是为了便于传播的缩写。
image简评Token译为通证的共识
重新从Token词源来看,通证与符号、象征、证据确实具有一定的关联,数据作为一种符号,权益作为一种证明,而流通则是一种象征。这种翻译的延伸离不开Token在区块链技术上所产生的含义与作用,至于Token翻译成通证能不能被大众形象地理解,仍然要从其本意出发去揣摩,或许将来会出现一个更加浅显易懂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