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允许,引导,激发
文|一朵青莲
曾经分享过一篇文章《你有多尊重你的孩子,将来,你就能获得孩子多少尊重》,那是院里的一位智者老人智慧教子的故事。
昨天的晚餐,也上演了同样的故事。只是主角换成了小墨,爸爸妈妈是配角。
昨天爸爸邀请一位懂心理学爱好家庭教育的朋友吃晚饭,小墨也出席了。
由于中午小墨没怎么吃饭,一下午的学习确实是饥肠辘辘了,每上一盘菜都像恶虎一样扑在上面,时刻准备大快朵颐。
有客人在?这怎么行?没礼貌,再饿也得忍着,让客人先吃,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墨墨,我们先让阿姨尝尝好吗?”我小声问。
朋友示意我不要这样,就要让孩子吃,满足孩子,这是孩子的天性,不够了,咱们再点,我们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孩子将来才懂得真正尊重他人,孩子,是爱出来的,引导出来的,他不是我们的面子……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和爸爸双双控制住了自己的嘴巴,笑脸观察小墨下一步的行动。
朋友说:“宝贝是想先尝一下是否好吃,给阿姨把把关,好吃了再让阿姨吃。”
墨马上配合,很认真的尝一口,说:“嗯,这个不错,味道好极了。”说着夹一筷子,飞速跑到阿姨跟前,直接喂在阿姨嘴里,给阿姨来了个出其不意。
阿姨说:“哇,太谢谢你了宝贝,好暖心,还给阿姨喂在嘴巴里,又香又甜……”
阿姨对墨墨顺势大夸特夸。被夸的小墨瞬间被激发,接下来,每上一道菜就抢先尝第一口,接下来喂爸爸,喂妈妈,喂阿姨。
整个过程,阿姨对小墨做的不好的地方看不见,允许,接纳。做的好的地方大力表扬,赞许,鼓励,激发……
感谢朋友,这顿饭也给我上了一课。
晚上睡前故事后,先夸了墨墨三个优点后,我问墨墨:“宝贝,今天的阿姨非常喜欢你,我想问你一下,如果你是那位阿姨,有一个小朋友每上一盘菜都自己先尝一遍,你会对那个小朋友怎么看?你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吗?……”
“不太喜欢。”墨墨说:“好吧,妈妈,下次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墨墨,妈妈好爱你,你知道吗?你是我最懂事的儿子!”
我拍拍儿子,我们互道晚安!
Have a good Sleeping!
Have a good 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