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不简之精华收藏散文无忧·日更

北京的“麦子”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轻寒的暖

北京的“麦子”

 

北京,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地方。北上广,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是一个梦,并不是遥不可及;到达了,却又难以生根。

几年前读过的一个中篇,现在想来仍感慨。

小说是《我是女硕士》,主人公叫麦子,来自农村,就像麦子出自土地,让人敬服和心疼。北京,是她们奋斗历程中的一个驿站,心仪太久了,北京早就不再是北京市,而是一个心中追随多年的文化概念,是一个高贵的情人,她们希望彻底的融入,被紧紧拥抱,不想只做一个匆匆的过客。

 

  她们是最有力量和智慧的一类,也是生活最为艰难,精神最痛苦的一类。多年泥土上的摸爬滚打磨练了泥土般坚韧的精神,泥土是强有力的根基,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成为她们的精神依托,给了她们极大的精神力量和强烈的归属感。麦子是土地的麦子,对农村深深的爱,没有牵绊她们向前闯的脚步,她们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城市之门,走向一个陌生的美丽新世界。他们用热爱的方式远离着,远离让他们更加热爱。这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当对家,对农村,对传统温暖的爱变成沉重的记忆,麦子们开始了心灵的漂泊。

  力量和智慧并不能使生活变轻松,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更多的是无能为力。个体的力量太渺小,太脆弱,简单的冲撞往往会头破血流。麦子们渐渐谙熟此道,所以它们像土地一样的坚忍着,同时又像一个老农民一样,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庄稼,默默等待着土地的回馈。她们是智慧的,帮她们打开城市大门的钥匙是不折不扣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才华。有了泥土的坚韧支撑,文化的强硬扶持,她们就从自然人蜕变为更纯粹的社会人。

  “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挺漂亮”的麦子,想爹娘,想自己小时候,想老家院子里爹亲手栽下的葡萄,想娘说的好吃头“裹饼子”,想从小吃惯的灌汤包,但是她知道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中“芸芸众生”都在拼生活,所以她在学校啃砖头一样的书,充实脑子;也啃无味的方便面,装满肚子。所以她乘坐公共汽车,奋力挣扎着,颠簸着,只好无依无靠地站着,被人饶有兴味地欣赏着,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挤压。麦子艰难的奋斗、周旋、盘桓。她凭借自己的知识才华和土地一样的坚韧一步一步扎实地迈进了一个不同于农村的的领域,这里有文学研究所,有画室,有满腹诗书,文韬武略的一群人,“都不是简单的角色”。她和他们谈“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价值立场 ”,也被欣赏着说出“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他们说形而下和形而上的雅俗共赏的段子,看上去很正统却能量相当大的“汪所长”要给自己看看手相,“林意之”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麦子盘桓其间,有点累了。但她明白,“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她体悟到了城市没有泥土,但“北京,多风沙”。北京不只是文化符号,多的是物质,多的是对物质的消费,多的是消费带来的物质多样化。知识、美貌包括性都是财富都可以消费,所以都变成了物质。所以麦子们必然要受到更为猛烈的冲击。如何让自己更有品味的消费,同时变成高品质的消费品,成了城市这所大学抛给麦子们研究的课题。麦子们颠簸着,迷离了,思考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麦子”,会生根的麦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