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1

2023-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蒋铭国江西乐平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

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研究”

自评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方式多样化。在线教育通过互联网提供云端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让教育学习无处不在;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精确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互联网带来的实时协同通讯网络、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以及及时的评价反馈;互联网的虚拟现实,给予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在线教育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行业的定义,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培训形式,知识也越来越去中心化,教育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正高速影响我们的一切,教育更不例外。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为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教育部2020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部要求,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并鼓励广泛开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多样化应用。中央财政在相关项目中加大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三个课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运维和支持服务。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一是各级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鼓励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区域内、区域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二是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加强国培、省培、市县培训项目有效衔接,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五是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全国上下不得不使用线上教学。江西省教育厅依托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成功开展了线上教学,为平稳度过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利用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成为了教育者必修课,于是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研究”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

1.通过研究制定与完善《乐平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章程》;

2.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3.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合格教师;

4.推动全市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为在线教研铺路,为更多一线教师获得更多、更全、更优学习资源架桥;

5.助力江西省教育厅智慧作业政策落地,切实让广大家长与学生受惠,将智慧作业打造成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

二、主要工作措施

1.2020年12月组织开题会,使研究人员提高认识、明确分工,更深层次了解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制定2021年度研究具体计划。将全市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分项实施课题专项研究。本课题可细化为五个实施课题子项: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空间建设、智慧作业。

2.2021年1月举行课题全市培训会,学习实施方案与2021年度课题计划,将全市按片区分工,确定课题研究子项,成立子项课题组。

3.2021年3月与9月分片区分别举行线下集中交流会一次,6月与11月全市片区和学校负责人以及课题主要实验教师举行一次成果汇报会,对学期课题成果进行评选表彰。

4.实时监控各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所开展的工作量与成果收集。直播课、录播课、点播课、空间资源、智慧作业等具体开展推进情况定期播报与推送。

5.2021年12月对前期研究情况分项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收集汇总各种一线资料,包括视频、教案、反思、课件、总结、活动方案、研究日志、会议记录、宣传报道、各子项研究计划与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对前半期课题研究从教师、成果、学校三个角度进行评选与表彰。

6.2022年1月撰写2022年课题具体研究计划,提炼前期优秀经验与做法。

7.2022年3月初期举行全市课题推进会暨成果分享会,评选优秀子项目组。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鼓励在原有的研究子项目的基础上,涉足其它子项目研究与实验。

8.2022年5月举行一次大型比武大赛,力求项目全覆盖。分乡镇、片区、全市三级进行,鼓励大多数实验教师参与,树立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9.2022年8月,各子项目组进行总结,梳理课题研究成果,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形成个人成果集。

10.2022年9月实验教师撰写总结性研究论文,子项目组撰写项目组研究论文,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11.总课题组收集各子项目成果后按各子项目分类汇总成册,制作成果集。成果集可以包括:书籍、视频集、图册集。分析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2.制定与完善《乐平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章程》,制定课题延伸推广计划。

三、工作成效

课题组依托教育城域网、录播教室、专递课堂打造了一批我市本土名师课堂,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成功推广了智慧作业,让在线教育落地生根,让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具体工作成效如下:

1.优质课:通过专递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例教学展示,汇聚了一批专递课堂教学优质课例,供广大教师学习与参考。

2.研究论文:通过课题研究与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产出了一批优秀研究论文。研究论文内容涵盖“三个课堂”、网络空间建设、智慧作业等研究领域。

3.过程性资料文集:研究过程中收集了不少教学论文、课后反思、教育随笔、活动总结、讲座报告,并汇聚成了过程性资料文集。

4.操作指南: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下操作指南:《“专递课堂”操作指南》《网络空间建设操作手册与优化指南》《“名师工作室”常规要求与操作》。

5.项目研究报告:撰写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研究”项目研究报告。

6.“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各校形成了“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机制。礼林镇中心小学“专递课堂”活动每周采用1+3模式开展,中心小学安排全镇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承担主讲任务。双田镇中心小学在全镇开展三年级英语“速递课堂”活动,全镇统一课表,每周一、二、四通过专递教室设备以会议互动模式组织英语教学,同时在名师优课平台开展公开课教学,学校可通过两种形式参加授课或观看直播。

7.网络空间建设卓有成效:全市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和名师网络工作室创建有了明显成效。其中项目成员蒋铭国参与的名师网络工作室有18个工作室获得省级二、三等奖。

8.智慧作业推广成效明显:全市智慧作业推广双率均达到100%。项目组成员蒋铭国、黎冬华被聘为江西省智慧作业微课评审专家,蒋铭国还被聘为江西省智慧作业推广全员培训省级授课专家。

9.2021年9月23日,项目组成果案例《与时俱进乘信息东风 敢为人先谱教育新片》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典型案例。

10.项目组成员蒋铭国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专递课堂运用与网络空间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即将结项。并公开发表论文《专递课堂运用与网络空间建设的实践与收获》和《驾驭“赣教云” 洞悉“智”与“慧”》。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形成的特色与经验

(一)项目特色

1.基于“专递课堂”教室,开展“专递课堂”活动。重点是由各乡镇中心小学利用“专递课堂”教室将优质教育资源“专递”给边远或教师资源欠缺的学校与教学点,特别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优质资源共享;

2.充分发挥“2132”名师的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各学科领军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利用教育城域网建设个人“名师课堂”,将自己的优质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积极分享,让更多一线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同时培养更多的一线名师;

3.借助城区名校示范力量,着力打造一批网络名校,丰富“名校网络课堂”,通过“比、赶、超”促进城区名校高速发展,同时促进广大教师精进,迅速成长为网络名师,从而带动更多学校发展、更多教师成长,为新时代教育赋能;

4.以已经参加网络空间建设的教师为引领,带动全市教师积极参加网络空间建设,着力打造个人名片,丰富在线教研、在线备课、在线学习,让更多一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获得更多成长,成为网络时代“教海”中的弄潮儿;

5.以智慧作业试点校为突破口,“阳光校园百所校”智慧作业AI教室为样板,大力推行智慧作业,让“智慧作业”惠民政策落地,切实减轻家长与学生负担,实现高效学习,培养善于自主学习的新时代学生,为“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添砖加瓦。

)项目经验

依托教育城域网、录播教室、专递课堂打造一批我市本土名师课堂,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广智慧作业,让在线教育落地生根,让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1.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打造一批优质课例,形式包括:教学案例、录像课、微课等。

2.积极鼓励所有教师在“三个课堂”、网络空间建设、智慧作业推进过程中将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形成经验成果。包括:教学论文、课后反思、教育随笔、活动总结、讲座报告。

3.边研究边整理,形成课题操作指南,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少走弯路。形式包括:指南手册、讲解视频。

4.项目研究报告不但有传统的文字稿,还有视频版,通过音视频展现,让阅读更轻松,让更多人受益。

5.制作名师成长风采录。将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过程制作成视频专题片,大力宣传推广。激励更多教师成长。形式包括:专题报道、通讯报道、个人视频。

五、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打算

(一)专递课堂

专递课堂设备操作还是有些繁琐,要使专递课堂效果达到师生互动及时、画面切换自如、音效控制高效,执教教师一人操作比较困难,如果需要其他教师协助,则不宜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市各小学都进行了专递课堂教研展示常态化授课。各校每个学期都能利用专递课堂开展课堂展示教学。但部分学校不能做到每周都使用专递课堂教学。

下一步,将与专递课堂设备厂商协调,如何改进、优化、简化设备使用操作,使得执教教师一个人便能从容应对,高效实现师生互动、画面切换、音效控制。除设备外,主讲教师与听课教室教师协调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专递课堂课堂观察记录表即专递课堂活动设计表的设计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表格设计中既要对教学内容作合理安排,还要对主讲教室和听课教室活动分别有预设与安排,此外对听课教室的教师协助工作也要有充分的计划,同时要共同备课,以提高听课教室教师协同主讲教师进行课堂干预与推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有效与高效教学。

(二)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在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现已更名为名师网络工作室。经过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创建工作,名师网络工作室已经被广大教师知晓并参与建设,但仍存在不足。首先是还有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尽管2022年暑假举行了全市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但真正参与率不是很高。其次是名师网络课堂中视频教研技术不是很成熟,不能顺畅地进行视频对话,只能提供文字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研的开展与推进。再次,家长与学生账号登录比较困难。困难有二:一是操作上的不便利,二是电脑目前在学生家中不够普及,学生无法登录,如果是使用手机登录,这与“手机”管理有些冲突,并且手机浏览网页不够便利。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逐步促使省级、市级、县级学科带头人陆续开设名师网络工作室,并进行相关建设。二是对城区学校加强指导,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家长鼓励正确使用电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登录名师网络工作室的习惯,并从名师网络工作室中获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主动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三是鼓励广大教师加入或浏览名师网络工作室,学会从名师网络工作室获取有效信息,并增强师师互动。四是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创建与评比工作,促进名师网络工作室进一步建设,有效全面提升全市教师信息素养能力。

(三)名校网络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整体上相对来说创建成效不大。首先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与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相匹配。其次是各校教学任务和日常任务比较繁忙,静下心来创建名校网络课堂动力不足,时间不够。再次是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名校网络课堂功能开发不是很完备与便利。很多功能欠缺,操作不便,不能很好地按照学校展示与发展需要发布相关资讯与资源。因此对学校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与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中心反映在名校网络课堂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与困难,并提供创建需要意见书,希望平台技术中心能改良系统,优化功能,为名校网络课堂创建铺路架桥。其次加强与城区影响力大的学校交流,激励影响力较大学校注重名校网络课堂创建,努力形成系列资源,尤其在日常教研,课题研究,优质课例,作业设计,青蓝工程,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要有可供借鉴的资源与范式,便于更多学校与教师学习,从而推动县域教育教学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