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社群刊006期丨关于农业的互联网化思考
本期主题:关于农业“互联网化”的思考
探讨问题:
采用美团、滴滴的平台模式,解决农业问题
事件背景: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客座讲师张其亮在“企投会”三期会员课分享了关于企业的改革创新模型观点。详见吴晓波频道6月10日文章《张其亮:能改进绝对不创新,能创新绝对不转型》。
针对这次内容,叶旭辉先生针对张其亮老师的演讲内容,作出一些思考延伸,参与讨论成员包括:叶旭辉、冯庆安、大墨、阿風、吴良群、刘军。
由张其亮老师鼓励,将思想内容集结成第6期群刊,供大家回顾学习。
主要探讨观点:
☞思考来源:
中国的现代化智能化问题到最后都会集中在农林渔牧业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农民的问题。
农民收入问题:如果农民的收入能达到工商业的收入水平,会拉动市场各个行业的经济。
☞具体模式:
利用平台,匹配农业上下游。
要做一次农业的滴滴打车和美团,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活的利益,让企业的边界消失掉。制定完善的农林渔牧产品的收购标准和完善的收购制度。和农民的对接具体化到收购环节上。具体生产步骤可以指导补贴,生产过程农民自主化,但必须达到收购标准。
生产资料产销养一体化:举例,比如养鸡,产蛋的销路,饲料的购买,生产废物的再利用问题;
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在农业方面表现为农药化肥的配给,生产工具的调配,水利系统智能化等等。
大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指导区域性收购指标以完成农产品的分布,可以大幅度消除农民的相对生产过剩。(看到农民丰收苦于没有销路.丰收产品倾倒路边实在心疼)。
☞面临问题:
1.劳动力流失、劳动积极性减弱
局部农村,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空新村很严重。像河南很多没有水浇地的地方农民宁肯荒着都不愿意种,因为很多种了反而赔钱。
2.资本回笼周期长
变现周期:滴滴、美团等平台,可快速变现;农业的科技化,资本回笼周期较长。
☞解决方案:
整体思路是用市场经济,解决农业问题,现在的农业是被市场经济割裂的。
考虑承包商制度:让农民像上班一样,实时有收入。我们回想一下,之前的地主制度时,是没有生产积极性问题的,其实原因是农民日常劳作就有饭吃,地主也可以收获高额收益。
那么就要给农民、承包商,都找到利益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前期补贴:前期可能需要补贴,类似滴滴和美团前期铺开的模式,跨过网络效应关卡之后,各方都可以收益,系统即可自然运转。
要点总结
1.人口集聚正在加速,这对整个社会是良性趋势。人类三次的聚集:
农业聚集,从游牧变成定居;
工业聚集,有了真正的城市,物质产品真正丰富。
服务集聚,我们现在经历的是第三次聚集,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第三次人口集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真正的农业高效化、科技化,如何为选择继续留在农村的人谋求出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思路,整合农业产业的上下游:农民、粮食采购商。
3.面临的问题:①劳动积极性减弱、②农业资本回笼周期长。
4.解决方案:用市场经济,解决农业问题,改变农业被市场经济割裂的现状。平台提前融资垫付,实现让农民实时有收入,粮食采购商低成本大规模采购。
本期编辑:大墨
本期时间:2018.7.2
文章版权属于:薛兆丰的经济学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