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写作训练营《儒林外史》书评结尾发练习实践
《儒林外史》书评,四种结尾练习。
第一度:写出高度,引导读者延伸思考
【回归文本】《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它与通俗小说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因而其叙事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
【推荐理由】而这种贴近生活原貌,对生活本身自然形态的描绘,恰恰最能引起最大多数读者的共鸣。所以当我们构思一部能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长篇时,可以借鉴这种结构。
【立意升华】不过,这也不是说只要本色呈现就可以有感染力了。不能忘记思考:我们是不是具有“思想家的气质”和“高雅的品位”呢?
第二度:写出深度,引导读者理解内涵
【回归文本】《儒林外史》是一部““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作品。吴敬梓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地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推荐理由】这对我们写针砭时弊类故事是一种绝好的启发,我们对于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与其情绪化地谴责质问,让读者仅仅是不咸不淡地认同而已。不如学学吴敬梓,用描写的笔法委婉细致地再现荒谬的现象。
【立意升华】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可不可以创作出使人“笑后,低头服罪”的作品呢?
第三度:写出广度,引导读者获取新知
【回归文本】《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严监生是个有十多万银子的财主,临死前却因为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被戴上了“吝啬鬼”的丑名。
【推荐理由】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吝啬这个概念的化身,而是多面矛盾丰富性格的综合体:他虽然节俭成性,但又有“礼”有“节”,既要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当他哥哥严贡生被人告发时,他拿出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儿子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痛给妻兄几百两银子,让他们同意把妾扶正;妻子王氏去世时,料理后事竟花了五千银子,并常怀念王氏而潸然泪下。
【立意升华】所以,我们在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时,要避免概念化、绝对化、扁平化。人性本是复杂多面多变的,多角度、多侧面、多阶段辩证得分析才是正道。
第四度:写出温度,引导读者感悟生活
【回归文本】《儒林外史》中王玉辉劝女殉节的故事,每每读来嘘唏不已。有关他的内心波澜写得非常精彩:先是一次关于青史留名的侃侃而谈,接着是两次仰天大笑,后又写他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层层宕开,写出王玉辉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
【推荐理由】对封建礼教和名节的推崇和人性良知舐犊之情的激烈冲突,最后竟然“人性良知舐犊之情”败下阵来。让人不由得一身冷汗!
【立意升华】难道这种置儿女健康甚至性命都不顾的现象只在《儒林外史》的小说中出现吗?咱们有没有为了自己的面子虚荣,为了名声蝇头小利而损害孩子稚嫩的身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