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 VS 有效学习
很努力学习,结果事倍功半,很是受挫,或者越挫越勇,其实有更好的方法,但是只是自欺欺人,过分强调过程,错失了更多的花园。高效学习和有效学习都非常具有目的性,所以,其实我们在学什么?事半功倍的方法难道就有错?
常常听说
- 学贯中西,融会贯通
- 照壁偷光,悬梁刺股
- 速读 vs 精读
- 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好神奇
为什么要学习
我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以至于兴趣非常广泛,大部分领域浅尝辄止,通俗讲说就是,唱歌里面写诗最好的,写诗里面唱歌最好的。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的“弱势”比,遇到高手就只能退缩。花拳绣腿,比较练武不练腰。好听点就是涉猎颇丰,交游广阔。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曾经对打碟还有过关注,还有紫微斗数。美其名曰,所有的付出都会在未来有神奇的际遇,醉了。
忌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还居然学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所有需要有个学习的寻爱之旅。参看历史文章。
高效学习
有了目的,就要想着怎么样更好更有效的学习,91学习永动机,称得上是高效学习的典范了。生活中遇到91这样的人,基本上只能高山仰止。
- 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论
- 有足够的耐心耐力
- 不断检视自己的学习方法
- 不断扩充自己的舒适区
基本上来说,高效学习需要方式方法。比如学习一个东西,把市面上所有的资料都找来,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避免卡壳,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角度。当然,下面还得放个神器(尔东陈)。
尔东陈 供图关于高效学习,建立学习的“关键路径”比较重要,人生苦短,及时享乐。苦读书意义真心不大。
有效学习
有了高效学习方法,就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了。这是极好的,先来看个有点争议的东西。
曾经一位老前辈告诫,当无法跨越马斯洛的层级,就会报复性的在低层级释放。
认知突破
对于新东西的学习,如果无法跨越认知,那就意味着,学习可能趋于无效。举个栗子:
如果一直在学习小学数学,即使把市面上所有的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都学完了,很有可能最多也只是初中数学水平,或者初等数学水平。而这个时候对于更高级的数学,缺乏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理解。
如果学习开发语言,即使知道100种开发语言的语法糖,而不去了解背后的设计思路,不去了解底层的知识,最后很有可能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学再多,也只是徒劳。
在看《上帝掷骰子吗》之前,也了解过一些关于量子的科普文章,这本书看完大概了解了一些,为什么会有“测不准”这回事,为什么有薛定谔的猫,回到本质我们为什么可以测量,如果测量是依赖人眼观察,其实隐含了,我们需要借助光,而光有波粒二象性,如果观测对象也是小到和光子差不多,那我们的观察其实已经扰乱了被观测对象。
显然,这个解释未必准确,最多也只是一个饭后谈资而已。它给我的启发是,面对新知识新领域,可能存在:
- 和旧体系不符,万般批判,就是不接受,还要冷嘲热讽一番。通常都会打脸
- 和现有认知不符,放弃,也许错失机会
- 全盘接受,也许坑爹了
- 以当前的认知去理解新的知识,结果通常是打折扣的,真心不如不学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宝玉眼中无法理解手机的存在,一个普通老百姓想象皇帝的生活不会离他的现状太远,而无效的学习,也让我们陷入看西洋镜的境地。如果无法突破平均的认知水平,也很难有太大的进步。
转自网络 侵删一句心灵鸡汤式的金句,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就是它会不经意间左右自己的认知边界。认知的建立,经年累月,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自我觉察需要方式方法。我想,空杯心态大约会是基础。
知识孤岛
信息孤岛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听到,但是当我不具备相应认知能力,知识的堆积只能是负担,此时,即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能吸收的也非常有限,生物的本能拒绝失败和冒险,信息的链接能缓解很大部分问题。
老生常谈,何为体,何为用,以体为本,丰富丰满,以本为基础建立知识链接,内化为能力。
但是,这个丰富丰满的过程,是有上限的,就是认知天花板,即使有体有本,最终还是得不断突破才能有效学习。
也许佛家所说顿悟,就是认知的突破,看起来确实需要机缘。如果无法挑战自己的认知,重复的学习,也真心意义不大。
后记
91说,学习就是要勇气(buyaolian),所以我的理解有误,欢迎后台给我留言。让我有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关注公众号,找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