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庭篇

父亲的缺位是当代家庭教育最大的痛点

2019-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登布利多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实践课,到场近三十位家长,竟然就我一个父亲。这让我颇感压力和意外,觉得自己是一个另类,至少从现象上来看是这样的。国人制造了一个词,叫“丧偶式教育”;今天一见,原来这就是丧偶式教育了。

有识之士说,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国家的教育体制问题,而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如果中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能够整体上一个台阶,则能泽福社会、泽福苍生;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将整体再上一个台阶。对此,我深信不疑。而父亲的缺位,我认为是当代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几千年的中国家庭教育情况。首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对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是有共识的,如“忠、孝、礼、义、廉、耻”;其次,家庭会按社会共识对家庭的价值观和成员的行为有明确具体的指引和约束,如各种“家规”“家训”“族训”、各种家庭或家族的庆典和仪式等;第三,在教育的落实上面,父亲拥有最高的权威,兄长、叔伯、家族长者都具有教导后辈的权力和义务。古时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往往是严厉的,但并没见古时候的孩子有今天所谓的“叛逆”。因为孩子在父亲那里受到了严厉的训诫,家里还有温婉善良甚至跟孩子一样同病相怜的母亲,或者族里还有宽厚仁慈的叔伯长者,在他们那里,孩子能够得到最大的安慰。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能够做到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孩子的情绪也有地方得到安抚。即使家庭的这些作用都没有产生效果,这个孩子跑到社会上,也是难被社会所接纳的。所以,传统中国家庭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网,确保子弟能够在这张网里面,接受当时社会所共识的价值取向,也没有我们当下社会所见的焦虑。

对比今天,传统家庭教育的各个维度和层次几乎全部都甩给了母亲。这个问题很大!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大概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男人们都忙着赚钱去了;中国人的大男子主义趁着赚钱这个由头,认为女人教孩子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现代女性当家做了主人,同时又加剧了前面两者的表现。于是,父亲就彻底从孩子的教育上全面撤退了。

我们必须承认,女人生养了孩子,母亲应该照料孩子。在幼儿阶段,母亲的照料能带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小学高年级甚至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行为上的约束和精神上的指引。而大部分女性都是感性的、情绪化的,这种精神特质并不适合给长大了的孩子行为的约束和精神的指引。当母亲不能继续推动孩子的时候,焦虑就来了。

最好的方式是父亲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幼儿期及小学低年级阶段,由母亲主导父亲负责执行;小学高年级及以后,父亲要走到台前,母亲逐渐退居幕后,做一个纯粹的温柔慈爱的母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