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广告传播学

百鸟朝凤

2016-06-15  本文已影响125人  14级广告陈晓莉

导演的一跪让这部电影火了,评分也随之增高,然而我个人的看法却似乎有些不同,以下仅是个人观点。

电影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故事。农村小朋友耗尽心力,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得到唢呐真传。然而商品社会大潮席卷,等到小朋友终于能够独挑大梁的时候,发现唢呐匠的地位早已经摇摇欲坠,人们不再尊重这门手艺了。这不是个故事,而是针对现实的反讽。一个人付出无尽努力终于得到的东西,因为时代变更,突然失去了所有的重量,变得全无意义。

《百鸟朝凤》从头看到尾,你不会觉得唢呐这种乐器有多么不得了的地方,也不会觉得唢呐演奏的乐曲有多么了不起的地方。原因是作为全片里用于表现唢呐至高境界的神曲《百鸟朝凤》,你根本听不出来它和其他婚礼和葬礼上的吹吹打打有什么不同。而事实上,它的确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关于这部电影的立意,我个人觉得有大的不足。影片自始至终都在摇摆,在商品大潮冲击造成传统手艺式微,和传统文化难以避免的破碎衰亡之间,并没有笃定地选择其中一个去表现。结果一个都没有说清楚,一个都没有表现好,都留于表面。如果你看完全片,回想一下:这部片子其实是以和农村生活十分遥远的知识分子视角来观察唢呐艺人的兴衰,抒发内心对乡土的情感。和要得出商业社会冲击,造成农村文化传承衰亡所需要的思考的分量相比,这部影片所表现的感动和思考显得十分不足。

我倒觉得这部片子错过了真正有力量的核心:农村匠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做唢呐匠?因为唢呐匠除了种地有门手艺,能赚钱,这是乡人尊重唢呐匠的基础。而唢呐匠的自我认知,所谓尊严和骄傲,根源是他认为自己有这门手艺,那么自己就不再是个农民。“我是唢呐匠”,意思是“我不是个农民”,这就是底气的由来。这才解释了为什么唢呐匠到主人家要坐太师椅,要有接师仪式,乡人要小心翼翼陪着笑脸。这个和传承没有任何关系。

而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到城里看见乞丐吹唢呐讨钱,这是最狠的一下子。由于电影讲述的问题,这一幕变成了对传承无可奈何的惋惜,就弱了许多。如果是让师傅看见,他的全部尊严和骄傲一下子被打得粉碎,从“我不是个农民”的骄傲直堕“原来我是个乞丐”的幻灭,那么悲剧的力量可能会更加震撼人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