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醒道迷论众生
时过高考,雷泽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净荷流碧,云影依依,一切明、知死生、觉有情等众贤毕集。
释恒铭:西藏度亡经言,弥留之人,最后一次长气断时,即已死亡,此时来自法性的根本明光升起,明光持续的时间,由生前的修行水平诀定,一般说来,生前的修行水平越高续时越长;如果亡者没有体认出根本明光的话,随即将陷入深度的昏迷…,等等后面还有多次提到昏迷。那么什么是昏迷呢?与之相对,清醒又是指什么呢?
一切明: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站在佛的角度来看,任何与诸相非相有异(实为真如)的壮态,都是处于不清醒的,都是处于虚妄昏迷态的众生。
实相生:甲、乙二人闲来大侃。乙不是很明白甲的见解,甲辄曰“看你迷类…”,然后滔滔不绝大讲特讲了很长时间,乙终于明白了甲的见解;甲欣慰地说:“明白了吧,清醒了吧”。不料乙却说:“你才迷类!…",然后也长篇大论起来,最后甲终于明白了乙的看法;乙也欣慰地说:“你不迷了吧?清醒了吧”……。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它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它说明,世间众生,无意之中,都以自己所处的壮态为评价标准,若与之相符就说你清醒,若与之不符就说你迷瞪。
现实生活中,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无论那一道的成进,都是长期的心性物化为生活习惯的必然结果。大彻不悟的佛道难成,天人道的成进照样不易;佛曰,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这告诉我们得成为人也不容易!事实上,三恶道的得成也不容易,因为众生都有向善,追求大乐的本性;既使大奸大恶之辈,想下杀夫害母出佛身血的诀心,也颇为不易,内心也充满着难为人说的痛苦,地狱也不是轻易想去就可以去的。
六道的成进皆为不易,其真意非为成进不易,而是原先在某道,想改进另一道不易。改道之难,难在习惯。在修学佛法的路上,见性不易,改习更难;十方才俊各域英秀,学佛多年而菩堤难成,难就难在积习难改上,佛制戒律非为其它旨在改习。例如,生而为人,又是念咒、又是修行、又是运动、又是养生、又是访医、又是仙草,等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无非是不想改道,想在人道多混一会儿。三善道如此,三恶道也是亦然;畜生道众生也是非常地爱惜它们的身命,不然圣贤们就不会制律戒杀放生了;就是最苦不堪的地狱道众生,对依律夺其命的狱卒,也不会善眼视之,你若无故夺其命,绝对会与你种仇;众生何故如此惜命?无非是习惯了所属的众生道,想在所属之道多混一会儿。
芸芸众生,无论身处六道的那一道,皆以该道的特征,为评价所遇身口意业行是否如法的标准。若非常地符合该道特征,则称所遇身口意业行如法,称言行意之主很清醒一点也不迷;若不是多符合该道特征,则称所遇言行意不是多如法,称言行意之主有点迷不是多清醒。
知死生:在任意两个众生道之间的中有壮态时,从整体上来讲,中有众生的心意失去了判断清醒与否的评价标准,心中每一个浮现出的妄念,都失去了与某个确定的众生道所具特征的对比,都会被浮现出妄念的心(真如)虚妄地认定为真实的存在。因此之故中有壮态的清醒,是指中有之心对偏离真如态的失察与了知;中有壮态的昏迷,实为对真如的皈依;对于解脱来说,中有时昏迷比清醒更有价值。也因此故,身处某众生道时的清醒,是指对皈依该众生道的了知确认与强调;此时的昏迷,是指对皈依该道的无知与失察;无知与失察于所属之道的有情众生,心住于何处呢?心所住之处,只能有一个地方,那就是真如!
众生所居之道绝非仅天修人鬼饿畜等六道,六道是对众生大致的粗略的分类,实则无量无边。有情众生,无论身处中有还是某道,昏迷壮态均应是指,失察于所属之道住心于真如的壮态。贤者有言,修至大拙方为巧,学至如愚实见奇;此处的拙与愚,也就是失察于所属之道时住心于真如的迷瞪壮态。又,万有千生均源出于真如,真如是支撑生命最根本的最精纯的力量;分段生死中,有情众生的生命有两个极端壮态,神识入胎时与临终时神识弃身时;神识入胎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妄念尽覆真如充沛,生命极旺,身中四大飞速增长;神识弃身的临终时,真如尽覆妄念纷飞,生命极衰,身中四大飞速消解。生命运转中的任何一个日常之时,无论因病重困极还是横祸,等任何原因所导致的生命极度衰弱,只要出现失察于周遭环境境而妄念净尽真如顿现的昏迷态时,比如休克昏死累彊等现象,生命立马便充满了能量而满血复活,呈现让人讶异的生机勃勃的壮态;当局者并没有或吃饭或喝或休息,仅是经历了一场昏死之后,生命便出现了异常清醒的生机勃勃的壮态,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无它,昏死之际妄念净尽的真如尽现,给生命补充了最根本的最精纯的能量。分段生死中,业感所招致的寿命已尽,生命很难再延续;若想继续住世的话,最根本的方法是救命放生,最直接的手段便是用真如给生命补充能量;若平时很少放生救命,那么用真如给生命补充能量时,因缘难以凑巧,应用具体措施时会困难重重。
此论若谬,阿弥陀佛
论若有益,阿弥陀佛
若益见者,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