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2020-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尘埃不会飞

看过一则新闻,一位父亲抱着两个孩子靠在商场楼上的栏杆处向下张望,却不小心将他们陆续摔到楼下,两孩当场身亡。这个大概是去年或者是前年发生的事情,地点,人物,大概已经难以做到准确。只有事情经过大致相当。

童年夭折的事情,我其实见过很多了。小学时,一个男同学被粗心大意的父亲驾驶农用车轧死。我和另一位小伙伴,步行赶到那户人家,隔着十数个成年人向里张望,正屋廊下,一具小小的身体躺在垫着麦秸秆的台子上。我两呆呆地看了一会,本来商量好进去拜祭,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做,扭头各自回家。现在想来,大概是被凝重的悲伤气氛吓坏了。

孩子和成年人的生命价值,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对于孩子的夭折,常人总难以释怀。大概是因为,孩子的命运多被身边的成年人所掌控,他们的不幸,多半是因为他人的过失,而非自己。

就像开篇中提到的新闻事件,抱孩子的是父亲,孩子在怀抱中,只有将自身安全托付给父亲,而无法自己亲力亲为。可是父亲没做好,最终孩子们因而遭殃,惨死在商场冰冷的地板上。

所以,对孩子夭折的同情,悲伤,愤怒,绝望,等等负面情绪的根源,是因为我们从内心里觉得,在惨剧发生时,孩子们是纯粹的受害者。

而且,作为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惨剧的人,他们的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我称为加害者,基本不用承担太严重的责任。比如新闻里的父亲,比如小伙伴的父亲,成年人悲伤于孩子的伤亡,但却又能认可,那些加害者们,已经承受内心的惩罚了,所以任何其他惩罚,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那些孩子们侥幸不死,会怎样看待差点害死自己的父母呢?心怀美好的人愿意看到孩子继续快乐成长,好像可怕的事情从未发生。没有人应该内疚一辈子,生活应该继续向前。

听起来不错,大部分人也是这么做的。

我听说的另外一个故事。父亲驾驶轿车出门,没留神,轧死了门口蹲下玩耍的独子。母亲抱着孩子尸体,痛不欲生。但最终,母亲原谅了父亲,两人继续生活。第二年冬天,又一个小生命诞生。

生活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