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后院的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今天读了鲁迅先生《野草》集中的《秋夜》,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篇文章的感受。说起《秋夜》,大家肯定知道那一句最为经典的开头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后院的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对于“一棵是枣树,还有一颗也是枣树。”这句话有很多人都回答过,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样写?
其实之前我也同其他人一样,一直觉得这是鲁迅先生故意而为之,为的就是突破传统的语法规范,但是如果细细的了解,鲁迅先生的《野草》集的整个思想的传达,便可以理解这两棵枣树其实代表着就是两个鲁迅先生在进行对话,换句话说,也就是鲁迅先生的内心的两个声音进行辩论。
鲁迅:后院的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秋夜》是写于1924年9月15日,这个时候正是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的时代,新文化运动开始落潮,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鲁迅先生在这个时候感到了异常的孤独,彷徨,因此他只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来对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感慨。这篇文章中有诸多的象征意向天空是封建旧势力的象征,枣树则是不屈的鲁迅先生的象征,小花则是善良的弱者的象征。
《野草》是心灵炼狱铸融的鲁迅诗,这是鲁迅式哲学,是他思想最深的表达,不仅仅如此,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也都是鲁迅先生自我心灵的真实写照,所以在《秋夜》中也是如此。如前面说的这两棵枣树就是鲁迅先生内心两种声音的对话,即我们常说的心灵的思辨。
鲁迅:后院的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在后面的内容中,鲁迅先生将枣树比做了人,树变得有意识,知道孩子们将枣打落在一地,也知道他的叶子也落尽了,甚至他那最直最长的几枝树干,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似乎在向天发起挑战,向命运发起挑战。从这样解释来看,写枣树就是在写鲁迅自身,将他分为两个部分,这同鲁迅先生充满矛盾性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树的直,就是鲁迅先生的刚,他从弃医从文的决定后,便立志像匕首一样,直刺这惨淡的人生,这愚昧的国民,这落后不堪的社会。
鲁迅:后院的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除了枣树是鲁迅先生自身的象征之外,还有那些飞蛾扑火的小飞虫,它们象征着那个时代同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为了启发民众救亡图存而献出生命的勇士。
这种解释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以及查阅了一些资料和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所总结出来的,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文/红雨说历史